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9-04-07 19:39韦晓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韦晓晨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般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导致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掌握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堂教学当中合理利用课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及活动,来养成学生独立、健康的人格。

一、挖掘课文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学习的课文大多数都比较直接和简单,需要教师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和发现文章隐藏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于作者或者文章人物的着重研究,寻找其中的人文精神,并且将寻找人文精神的方法和过程教授给学生,让他们也理解文章所隐藏的人文主义,锻炼学生善于从人物入手寻找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白杨礼赞》这一课时,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赞叹白杨树对抗西风的不屈精神,以此衬托北方农民朴实上进、勇于抗争的特点。但是我通过研究作者茅盾写这篇散文时的创作背景就发现,这其中还蕴含着其它的含义。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党对于抗日呈消极态度,把所有矛头转向国内,导致国家的土地大片沦陷,作者正是在这样的情状之下,写出了这篇《白杨礼赞》,所以其实文章中所赞叹的不是白杨树,也不是北方农民,而是那些不屈服于侵略者的抗日军民,展现了作者对于抗日军民的喜爱与赞叹之情。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层次含义,通过以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蕴含的关于人的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合理构建文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情感体验,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章当中,才能够更贴切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收获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具体可以通过构建文章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情感渗透,以此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文章《愚公移山》时,学生们对于这个故事耳熟能详,甚至于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事要学会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断,才能拥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正因如此,就更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重新体验故事的内涵,收获不同的哲理和感悟。我会在上课时抓一把小米放在讲桌上,然后拿出一把小镊子,问,同学们,谁来帮我一个忙,用镊子把小米一粒粒夹回瓶中?学生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做这种又繁琐又无聊的事,而我这时候就会让学生们打开课本,来翻看《愚公移山》课文,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同时又有一种反思,让他们思考自己刚才为什么没有勇敢的站出来呢?而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们进行同桌之间的互动,分别扮演愚公和智叟的角色,来进行对话聊天,将文中的对话变成学生自己的话,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意境。通过对话就会发现,这故事当中不仅讲了坚持就是胜利的大道理,还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分析了山与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提出在一定情况下,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这样的哲学理念只有在情景当中才能细细品味,是学生在投入情感的情况下才能收获的深度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是人文素养的前提,需要学生先拥有对于人本身的重视、理解的意识或观念,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养成人文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时,学生们都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表现父爱的无私和伟大,以及表达作者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恩。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们虽然懂得了这些道理,但是实际上的效果如何呢?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需要组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实际参与到与父亲的交流当中,让学生真切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比如我就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自己的父亲鞠一躬,然后说一句爸爸我爱你,您辛苦了。说完之后就可以帮父亲做一件事,可以自己选择,比如洗一次脚,或者剪一次指甲,又或者读一次报纸等等,通过这些行为,让学生体会感恩的过程,理解朱自清对于父亲的美好回忆。最后,让学生给自己的父亲拍一张照片,并且以后每年都要拍,通过一年年的照片变化,让学生体会父亲慢慢变老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于父亲的感恩之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以人为中心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积淀人文素养的厚重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背课文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