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会定位,作文突重围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9-04-07 19:39吴钱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语文

吴钱宇

小学,作为写作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自身角色特点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写作的每一步。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对作文往往不是抱以探索、求知的态度,而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在这种消极被动的态度下,学生们写出来的东西经常是枯燥无味、毫无新意的。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1.发出命令,放弃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出示作文要求,只简单地对作文要求进行说明,便让学生自己开始动手写作;2.滔滔不绝,过多指导。很多时候,教师的指导、引导缺少有效的科学方法的支持,举的例子过多,学生思考得少,造成很多孩子在提笔之时,心里嘀咕:我要写的,老师都说了,我没什么可写的了;3.依赖范文,死记硬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应试”心理重,“依葫芦画瓢”、“背作文”的现象时常发生,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仿写,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会投机取巧,进行整段的抄写,毫无新意可言。

不管是发布命令的“命令员”,还是滔滔不绝的“灌输者”,亦或是依赖范文的“应试派”,都不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的角色扮演。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尽量突破重围,语文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势在必行。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定位为以下几种角色:

一、素材积累的指引者

人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好的作文,如果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是很难做出香喷喷的作文盛宴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素材积累。

1.分享生活,捕捉灵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而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可以说,小学生的生活正是他们真正意义上写作的最初来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和学生分享生活经验。就我个人来讲,会在每周一的语文课上,用上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谈谈上周中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或我的一些感想。将教师个人的生活作为素材,每周进行分享,同时引导着孩子们一起去思考,学着像老师这样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其实许多美妙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如果我们没能够抓紧时间好好感受,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溜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分享生活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将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抓住瞬间灵感,从而为写作积累下真实可感的素材。

2.指引阅读,关注媒体 生活赋予人们思想,书籍同样赋予人们思想。法国文艺评论家布丰曾说:“伟大的作品是伟大灵魂的回声。”一本好书,便是现实世界之外又一个神奇的世界。要想学生写得好,还必须引领学生读得多。然而,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很多小学生,他们对阅读并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像一个优秀的导游一样,以自己精妙的导游词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

就我个人而言,每学期一开学就会发布班级的必读书目,每周布置给他们相关的阅读任务,并在每周的校本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谈体会。另外,老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有益的读物,如《读者》(少年版)的杂志、《草房子》《单行街》和一些优秀作文选等,供孩子们自由选读。然而,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推荐书目,是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因此,每次在推荐书目时,我都会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来一段导游词,期望能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书海,激发他们遨游文学世界的兴趣。

当然,在现代社会,除了纸质的书本之外,我们还应关注到媒体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巨大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诸如动画片《中华弟子规》,让他们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可以让学生收看央视的《朗读者》《百家讲坛》等经典节目,充实素材资源。

二、热心鼓励的欣赏者

处于写作起始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写作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进行习作训练时的方法和对待学生习作的态度。我认为,为了促使学生勇于表达、敢于写作,语文教师要做一个热心鼓励的欣赏者。

1.鼓励表达,提升能力 在作文课堂中,我们要一改过去的机械、单一的训练方法,通过演讲、辩论等灵活多样的习作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听说训练,从而更广泛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地去思考生活。在表达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出于“担心自己说不好”、“老师和同学会不会笑话我”这一类的担心而不敢大胆地表达,这时,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只要敢说,说得出来,我们就要给以鼓励的目光和话语,等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活动方式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学生由“不敢说”到“我要说”,再到“说得好”的能力提升。

2.欣赏作品,肯定亮点 每一篇作文的呈现,无论多么的稚嫩,都是学生一阶段努力的成果,它是一个个的故事,更包含着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要阅读,而不是评判;要发现,而不是挑剔。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态度,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心理产生极其微妙的影响。因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在批阅习作时,要能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去感受学生的文章,可以在文字的触动下写写读后感。我发现,每次发下作文,学生最愿意看的都是老师的读后感。

应该说,学生在写作时,想着自己倾诉、交流的对象是老师、同学或者是家长,自然而然的就有一种被人关注和自加压力的感觉,由此激发出来的创作冲动就是发自心灵深处的,而且是持久的。所以,我要说,且慢评判,先做一个热心鼓励的读者。其实,就算作文不好的同学写作也会有他闪光的一面,老师应抓住这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并且放大这闪光亮点,既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又可增强其自信心。

三、涤荡心灵的思想者

鲁迅先生认为:“写作是思想和人格的表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1]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成为涤荡心灵的思想者。

1.按摩心灵,存真善美 写作,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冰心说:“有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根基。很多时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爱,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自然美景,感谢温暖人情……在感动和感恩的心灵体操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当学生的作文中出现消极的情感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用阳光的心态看世界。比如,在一次写人作文训练中,班里一个女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真不知道长相丑陋,学习成绩又差的我,究竟有什么优点,我真的很自卑。”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和她谈心,并告诉她: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她开开心心地将作文拿回去修改。

在这里,我们还告诉学生的是,文学作品应是社会的一束亮光,要能给社会带去光明和温暖。动笔作文前我们要对生活进行过滤,滤去生活中的污秽和杂质,留存真、善、美。

2.提升品位,升华思想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鲜花,但在牛羊眼里它只是饲料。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日后的画家、诗人、音乐家……而不是牛、羊。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审美品位的培养与提高,因为,审美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生作文层次的高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熏陶、名著赏读、电影欣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审美品位,并抓住思维的“触发点”,让学生感受思想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作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突破重围,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放的作文时空里,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论也都是建立在相对理想化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未来的作文教学路,仍然是“道阻且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将在以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思考、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努力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