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探究

2019-04-08 09:08李叶
关键词:生物学染色体概念

李叶

【摘 要】从对高中生物新课标的学习中深刻发现,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概念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生物学概念的建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其他知识,由于其本身特点导致授课方面需要采取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本文就针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在本文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分别采取了科学探究、基于推理思维,进阶式把握概念、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以及采用概念图法掌握概念等方式进行了教学探究,从而通过教学案例加以呈现。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科学探究;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04-01

一、概念及生物学概念的重要地位

概念是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概念包含其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及其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其所用的范围。概念即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而生物学概念则是反映某些生物学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需要我们必须准确掌握也是需要在学习其他的知识之前充分进行了解的基础。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是高中生物的必要学习任务之一。

二、探索发现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类型的生物学概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这一重要知识。

1.通过科学探究来学习生物学概念。

2017年新提出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这一说法,而核心素养其中第三条就是科学探究,这很明显的突出了科学探究在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对其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地利用科学探究来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思维方式等。

探究性学习又叫研究性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创造性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探索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

①激发动机,提出问题。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认知兴趣和渴望求得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或需要学生探究的课题。

②提供素材,讲解知识。

把教学过程需要的材料、器具和参考资料等提供给学生。把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与学生原有的经验与体会结合讲解,让学生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发生联系与冲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③提供步骤,探索发现。

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进行 验证等。老师要及时解决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

④得出绪论,总结强化。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过程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得出科学的结论。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复习、练习等手段强化已得出的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对减数分裂这一生物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及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重要概念,具体活动如下。

(1)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专注于课堂。

教师用魏斯曼预言引入新课:“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带着这样一种预测提出如下问题:

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腹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发现两者的数目不同,从而去思考配子是如何形成的?

②教师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如:“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等,从而帮助学生回顾细胞有丝分裂部分的知识,并且对配子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产生猜想。

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减数分裂的发现简史,让学生在科学家发现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注意力。

(2)教师提供素材并进行讲解必要知识点及注意事項。

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固定装片和果蝇精母细胞分裂固定装片,然后指导学生对二者进行对比观察,引导学生仔细辨别染色体,重点比较染色体的变化。在观察之前一定要向学生讲述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观察的重点以及对于不用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从而便于学生能够成功的进行观察并得出结论,以保证接下来的学习顺利进行。

(3)学生动手观察装片,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及时指导。

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特点比较熟悉,通过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有学生发现了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的出现”的现象,教师及时地将成对的染色体命名为“同源染色体”,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它们的行为。又有学生发现了“成对的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学生同时也发现了“姐妹染色体分离”的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断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对“同源染色体”和“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4)教师最终进行总结。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已经得出了基本的结论,这是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其系统化,与书本上的知识有效的连接起来,最后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2.基于推理思维,进阶式把握概念。

推理,其实是一种形式逻辑。是建立在已知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对人的思维方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未知的方面。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类,演绎推理可以归纳为从一般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恰好相反,是从特殊到一般。

(1)演绎推理,根于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教师要从多方面列举事实,深度展开概念的外延,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从而在外延的基础上对内涵进一步扩充,使概念精细化,从多方面进行演绎,进行论证,研究探讨以丰富的论证及事实对概念进行支撑,这需要从一般事实中找出对概念起到支撑作用的部分。

(2)归纳推理,将知识串联,巩固概念。

从一般的事实性知识归纳到次位概念,进而扩展到核心概念,最后再联系各相关性概念对核心概念加以支撑巩固。通过对过去所学旧知识进行串联,提炼有关内容,逐步走进新概念,最终将新概念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不仅将新知识进行了高效的学习,还有效的巩固了旧知识。而这正是像“上楼”一样,你只有走好之前的每一步台阶,才能越走越高,越走越稳。

(3)实际应用案例。

在学习完一类概念之后,要将他们之间通过归纳推理将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在遗传物质这一部分中,如:基因、DNA、蛋白质、染色体等,他们之间逻辑性很强,知识点又很多,需要我们在学习之后进行梳理。

以人为例,将DNA、蛋白质及染色体等进行梳理,归纳进阶图如下图1。

3.采用概念图法掌握概念。

高中生具有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征,适合于运用概念同化形式进行学习。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在初中阶段积累了不少的生物学概念,当他们遇到新知时,能够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来解释新学习的概念,使新学习的概念纳入到原有的概念体系之中。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层次4个基本要素,可分四步进行制作:

第一步,确定主题,列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

第二步,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将其余概念一层一层的排放在列表。

第三步,继续往下写,以增加更多具体的概念。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并用连接词语注明连线。

第四步,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联结,并标明连接线。

三、结语

以上就是我根据不同类型的生物学概念进行的教学探究,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总结深化生物学概念,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指导功能,帮助学生扎实对于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胡向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學,2008.10.

[2]康思婷.基于高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32):68-68.

[3]鲁潇雯.建构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4):83-83.

猜你喜欢
生物学染色体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幾樣概念店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