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

2019-04-08 09:06向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创设教材

向明

摘 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给学生知识,还在于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的是,不要把教学停留于灌输,而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生动的情境或活动、不拘泥于教材开发学生的思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获取知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探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上完这堂课以后,我坐下来冷静地思考:如果那天不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机会,就直接告诉学生用教材上提供的那种剪拼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话,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是不會体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如果我那天不给学生充分探索机会的话,也许我不一定会想到有这么多种方法来验证这一定理,学生的某些个性和他们的积极创新意识又怎么会体现得出来,又怎能让学生体验一下自我成功的乐趣。如果我那天不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的话,想必这堂课必是死气沉沉,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和老师感觉到彼此间的默契,又怎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以生为本”所产生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留给我的是太多太多的感触,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体会到:

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意识到到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老师就是拼命地往里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法、旁敲侧击法、鼓励法等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财富,让学生,由“机械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是要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和作用,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可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组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些开放性的练习能让每个人都能动口、动手、动脑,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有趣的教学游戏,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要敢于超越教材,开拓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参插一些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树立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信心。教材上一道例题,只给了一种解法,可以让学生探究其他的解法,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时根据自我教学的需要,可以自编一些学习情境,自我组织一些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课堂实践活动,这些超越教材的行为,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组织好课堂教学。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的情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去获取知识,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围绕课时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避免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创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品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