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 阳性者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

2019-04-10 02:53李祥武
智慧健康 2019年7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阳性者介素

李祥武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虽然它自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存在却是乙肝病毒较为重要的载体,因此临床医上常将其视作乙肝病毒的标志。从部分状况来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可以分布在人体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以及阴道分泌物中。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0~180d 以及人体中的丙氨酸氨基转酶升高前15~50d 时,均可在人体的血清中检测到阳性[1-3]。借此,笔者主要从HBSAg 阳性者检测结果的角度对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提升患者检测准确率,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6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6 例HBSAg 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入选标准:56 例HBSAg 阳性者在常规诊断中均符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验标准;男39 例,女17 例,最小年龄18 岁,最大年龄55 岁,平均年龄(34.6±8.4)岁;56 例患者中畏寒者9 例、发热者22 例、头痛者8 例、恶心者5 例、纳差者2例、其他10 例;对照组男40 例,女16 例,最小年龄18 岁,最大年龄55 岁,平均年龄(34.3±8.6)岁;两组患者资料有对比价值(P>0.05)。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抽取,时间为清晨,剂量为4mL,并对其进行编号待检;抽取后0.5h 送至我院检验室进行检测,血清离心分离(3000r/min,时间为5min),在-70℃冰箱中放置。乙性肝炎标志物为白细胞介素-2(IL-2),试剂盒以白细胞介素-2ELISA 为主,分析仪以Sysmex1800i检验为主;本研究所有的检测步骤与监测标志均严格按照试剂操作步骤、说明书以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标准执行。

1.3 判断标准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0.18ng/mL 表明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即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1.4 观察指标

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均以SPSS 18.0 软件处理,白细胞介素-2(IL-2)、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等计量资料予以t 检验,表示方式以)为主,P<0.05 表示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L-2 对比

观察组IL-2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价值,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L-2 对比

表1 两组患者IL-2 对比

对照组 56 64.22±12.60观察组 56 25.87±15.20 t 14.536 P 0.000

2.2 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对比

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肝功指标对比

对照组 56 18.40±5.95 17.88±5.62观察组 56 720.23±107.45 496.52±141.50 t 48.804 25.293 P 0.000 0.000

3 讨论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混合多肽组成,它含有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它不仅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性,且在一般温度情况下随乙肝病毒传播的也相对较快。从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在乙肝表面抗原感染后,常会在1~2 周之后逐渐显现出来,同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还可以作为HBV 感染的标志[4-6]。

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诱发乙肝的因素较为多样,常见的有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其中急性肝炎诱发乙肝的主要因素常以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使得人体内部的T 细胞渐渐攻击细胞,并使其释放入血的乙肝病毒,继而与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相结合,最终干扰素生成则会增多;慢性活动性肝炎诱发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因素是指当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调解紊乱时,使机体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复制活跃,继而导致感染慢性化[7-9]。血液检测作为当前检验乙肝病毒的唯一途径,它的检验对预防和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都是极其有效的。而从传播途径来看,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如母婴、血液、性传播等较常见[10]。根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为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它的发生与母婴、血液、性传播存在较大关系外,还与肝硬化、肝癌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乙肝标志物中,血细胞介素-2 作为T 细胞有丝分裂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它的存在常常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血细胞介素-2。根据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IL-2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足以证明加强HBSAg 阳性者乙肝标志物及肝功检测不仅能有效提升肝炎预防效果,还能为临床就诊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说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虽没有传染性,但它的检测对提升乙肝病毒检测准确率是有积极作用的。

综上所述,尽管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但大多数携带有乙肝表面抗原的肝组织,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乙肝病毒的迫害。因此在临床医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加强HBSAg阳性者乙肝标志物及肝功检测不仅能有效提升肝炎预防效果,还能为临床就诊提供参考依据[10]。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阳性者介素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情况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
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