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探索和实践

2019-04-10 23:53郭海燕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B型A型方程

郭海燕

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建模教学等方面,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应用意识

一、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新知识的引入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归纳出数学概念、定理和规律,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实际,用于实际。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增强。

下面,笔者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建立过程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

某市在暑假期间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篮球联赛,比赛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1分,一支球队共进行十场比赛,共积20分。

2.提出问题

笔者要求学生计算该队胜负各几场,提出两个问题:①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②如果设该队胜X场、负y场,请你列出方程式。

看到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到两个方程:x+y=10,3x+y=20。

接着,笔者再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个方程有什么特点?”等学生说出这两个方程的一些特点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方程,概括描述直至说出它们的本质特点:“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每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最后,笔者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在思考、解答、交流上述问题时,学生就经历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建立过程,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概念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意识。

二、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但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新知,学会数学思考,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了应用意识。

下面,笔者以租船划船问题为例:“某班学生相约到公园租船只划船,公园有A、B两种型号的船,A型船可坐2人,B型船可坐3人,18名学生租用7只船,试问他们租用A、B两型船各几只?”

此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设租用A型船x只,租用B型船(7-x)只,根据题意得出:2x+3(7-x)=18,解方程得出x=3。因此,他们租用A型船3只,B型船4只。

方法二,设租用A型船x只,B

型船y只,根據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因此,他们

租A型船3只,B型船4只。

本题以租船为背景,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表面看,是用方程(组)的知识解答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但从深层次上看,这是向学生渗透方程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解题中,学生不仅经历了分析、计算、比较、判断的过程,还发展了数学应用意识。

三、积极开展“综合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综合和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结合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如果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不会形成。

参考文献:

[1]张丹.数学实践活动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关系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

猜你喜欢
B型A型方程
验 血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多变的我
A型血的人应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潜伏》等48则
如何辨别国外服装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