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牡丹故里的绿色变革

2019-04-11 11:06冉隆国
重庆与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

□ 文/本刊记者 冉隆国

垫江地处重庆主城和渝东北重要连接点,有着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辐射周边区县的区位优势。在这片热土上,牡丹故里的雍容华贵和千年古县的厚重底蕴统统都被激活。

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垫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善于紧跟大势的垫江人时时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掀起了一场从发展方式、城市提升到乡村振兴的绿色变革,并成功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榜单。

“两地”“两高”的垫江实践

垫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垫江县委县政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垫江”,走出了一条契合垫江县情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垫江有着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辐射下游区县的先天优势。 摄影/左伯痴

创新是垫江聚合发展动能,支撑“两地”“两高”目标的核心引擎。基于这样的考量,“最多跑一次”“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大手笔的改革创新制度随即展开,梳理发布“办事清单”580项,审批提速60%以上。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为节点、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前端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军民融合、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内陆开放、改善民生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八项行动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通过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事业等关键环节,推动垫江转型升级发展。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垫江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长制”,在全市首创流域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通过一河一策,根治桂溪河黑臭水体,新建龙溪河堤防37.3公里、滨河生态带80亩,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9.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全年维修管涵380处,新(改)建城镇二三级污水管网46公里、乡镇污水处理厂11个。垫江和沿线区县探索的统筹规划精准治理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的做法,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垫江”。 摄影/孙凯芳

为放大区域优势,垫江积极打造“垫丰武”高速公路、“广忠黔”铁路等对外通道,加快交通路网升级,城市“二环”全线通车,渝巫路复线澄溪至太平段、武田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新(改)建农村公路791公里,连续两年获得“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交通体系的完善,让垫江实现了与长寿、梁平和四川大竹、邻水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成国家园林县城。摄影/向晓秋

改革创新、生态建设和区域一体发展,推动了垫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垫江人的高品质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品质之城的生态转型

在垫江东部新区,一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生态宜居新城正在拔地而起。这是垫江拓展城市空间、加速城市提升的主战场。

作为重庆首例PPP模式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项目,东部新区是垫江打造“城市新高地、市民新家园”的主战场。东部新区分为三合湖和高铁站两大片区,规划建设生态公园、体育文化展览馆、城市博览中心、商贸中心等,首期开发7.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住宅用地4500亩,公园和绿地2500亩。为实现“一年奠基、三年成形、五年见效”的建设目标,垫江成立了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管委会和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三级机构,完善了东部新区议事规则,PPP项目财务监管等管理制度。目前,征地拆迁接近尾声、规划体系全面健全。

为加快建成国家园林县城,垫江及时对标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标准,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编制完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建设方案》和《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提质规划方案》,文笔湖公园建成投用,天宝寨森林公园和滨河公园下游段景观提档升级项目全面完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2.04千米。丹湖时代城、丹香御府、玉湖蓝湾、碧水庄园、翠湖名都等品质楼盘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极大地加速了城市的品质升级。

为提升城市品位,垫江大规模实施“增花添彩”和护坡绿化项目。在黄沙转盘、文笔湖公园等栽植植物3.9万余株,配合北二环道路工程移植苗木3.5万多株。在行政服务中心、迎宾大道等节点绿地及边坡播撒波斯菊、二月兰等草花种子3万余平方米,累计在城区转盘、节点、高铁广场等区域铺置鲜花8527.2平方米。“增花添彩”的城市美容行动,为垫江赋予了温婉而妩媚的城市品位。

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让垫江城市变得精致而又井井有条。为此,城市管理局将办公地点搬到马路上,以路为岗、包责连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年,垫江对北门农贸市场、西欧翰林桥等重点区域违法搭建亭棚伞依法强制拆除,取缔违法搭棚549个。通过马路办公,垫江全年共整治凤南路、杏林街等背街小巷5条,共发现问题1250个,整改销号1178个,问题整改率94.24%。

如今,垫江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6.3%,一个真正生态宜居之城,正在悄然改变垫江人的幸福认知。

产业引擎的绿色赋能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花文章”,用“绿色”和“智慧”为产业赋能,是垫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华丽呈现。

智能化、数字化是垫江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2018年,垫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智能化新兴产业项目10个,推动12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实施智能设备升级改造项目18个。西部再生铜产业发展基地等31个项目顺利开工,金富源电子超薄玻璃等9个项目加快推进,万创终端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

商贸物流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2018年对垫江商贸流通而言,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这一年里,成功引进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中农联渝东国际农贸城、协信星光天地购物中心三大项目,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创建3个市级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电商产业园建成投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通过国家绩效评价。

智能化、数字化是垫江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摄影/向晓秋

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牡丹故里”是垫江最为靓丽的旅游名片。为打造“牡丹故里·康养垫江”旅游品牌,垫江利用丰富的天然气和盐卤资源,发展“盐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特色旅游乡村和医疗养生中心的全新业态,打造全景化体验、全业化融合、全时化产品、全民化共享的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牡丹源景区、中华太极养生园、卧龙盐浴项目、中华仙草园、明月山温泉康养小镇和“快进慢旅”体系等旅游项目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018年,垫江共接待游客3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8亿元。牡丹樱花世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仙草园成为重庆市首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新民镇获评重庆市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牡丹文化节、第二届中国石磨豆花美食文化旅游节,垫江酱瓜、梅咂酒入选“全市最受欢迎非遗50强”。

2018年,垫江共引进项目190个,协议引资388.4亿元;申请发明专利110件、增长400%,增速居全市第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60家。这组数据,见证了垫江绿色发展和智能化提速的蜕变历程。

乡村振兴的风情演绎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领下,垫江通过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系统重构,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摄影/李益凤

垫江扎实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摄影/向晓秋

小城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垫江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镇道路油化、综合性市民广场、农产品交易市场、汽车客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为做大农业产业,全县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045万元,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3万亩、畜禽养殖6万头(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0家,流转土地突破50万亩。坪山镇、砚台镇登峰村分别荣获“全国一镇一品示范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乡村美化、绿化和亮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之一。垫江通过道路硬化、庭院绿化和环境整治,加速乡村的美丽蝶变。2018年,全县启动1329户农村危房改造,安装3900盏乡村公共照明和庭院灯。为改善农村环境,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级处理”的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年共建成3个美丽宜居村庄、16个绿色村庄和767户美丽庭院。

为保障民生,垫江不断强化教育资助、低保兜底等帮扶措施,发放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民生资金1.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6036万元,回引市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14753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旨在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获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报道,得到了市委书记陈敏尔和市长唐良智的专题批示。

产业引擎、生态之城和乡村振兴的多维驱动,让垫江转型发展的每一步,都踩在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时代节点上,并在民众心里得到了幸福的回响。

图片/垫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长抓政治生态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5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