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37例临床观察

2019-04-11 06:3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糖尿病皮肤溃疡多发于足部,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调查显示,82.9%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且多数糖尿病足患者存在就诊延迟,影响本病的治疗效果,增加非外伤性截肢的风险[1-2]。糖尿病皮肤溃疡的发病机制复杂,周围血管、神经的病变,皮肤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病[3]。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治疗难度大,创面迁延难以愈合,可发生坏疽、脓毒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常规的强化降糖、控制感染以及创面消毒等治疗措施的疗效并不理想[4-5]。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脱疽”的范畴,随着中药制备工艺的进步,中药制剂逐渐应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的创面处理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创面的疼痛程度和愈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为(61.35±11.04)岁,糖尿病病程2~17年,平均病程(7.13±2.48)年;Wagner分级[6]1级16例,Wagner分级2级19例,Wagner分级3级2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为(63.41±10.59)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06±2.73)年;Wagner分级1级15例,Wagner分级2级19例,Wagner分级3级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参照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糖尿病足诊治指南》[7]进行诊断。诊断标准包括:①糖尿病患者;②足部溃疡或者坏疽;③伴有下肢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同时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则诊断为糖尿病足。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且均出现下肢皮肤溃疡,结合下肢血管B超等影像学资料明确糖尿病皮肤溃疡的临床诊断。排除标准:病情严重,出现坏疽甚至需要截肢;恶性皮肤溃疡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皮肤溃疡;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脓毒血症等其他严重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干预方案。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内分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降糖治疗方案,强化血糖控制,维持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的水平[8]。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J40601)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每次服用0.1 g,每天服用1次。根据医嘱对溃疡创面常规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并以无菌敷料覆盖,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等,并通过健康宣教嘱患者戒烟、减少饮酒。观察组接受上述干预方案的同时,采用生红液湿敷。生红液为我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生地25 g,红花25 g,黄连20 g,大黄20 g,紫草20 g,栀子20 g,甘草15 g。上述药物经充分浸泡后,煎煮2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 h。煎煮的药液经过滤,去除药渣后进行灭菌处理后封装待用。将患者的皮肤溃疡创面清创、消毒后,取无菌纱块置于无菌治疗碗中。将生红液倒入治疗碗中,浸透无菌纱块后,以无菌镊子将纱块取出,拧去纱块多余的液体至无液体滴出。然后将纱块敷于皮肤溃疡创面上,最后以绷带包扎创面。绷带的包扎松紧要适中,避免包扎过紧,影响下肢血运。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同时加强足部护理,嘱患者避免弄湿敷料,增加伤口二次感染的风险。避免赤足行走,防治刺伤等进一步造成皮肤的破损等。两组均接受4周的治疗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皮肤溃疡创面面积的变化。创面面积的计算方法[9]:以无菌透明膜覆盖创面后,于透明膜上画出创面的形状后,取出透明膜并剪出与创面面积大小一致的透明膜称重(M1)。同时称取1 cm×1 cm体积的透明膜重量(M2)。以公式:M1/M2计算出创面面积。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74.03±1.092.21±0.71∗观察组374.15±1.071.57±0.3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2.2 两组换药过程中V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为(4.01±1.57)分,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为(2.15±0.8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换药过程中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3 讨论

糖尿病皮肤溃疡的病变过程缓慢。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导致周围血管损伤,循环障碍,出现皮肤缺血、营养障碍,在外伤、感染等诱因的作用下发生皮肤溃疡[10-11]。糖尿病皮肤溃疡的创面愈合困难,病情容易进展发生深部感染,可导致肢体组织的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2]。临床调查显示,37.2%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其中病程超过20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可超过60%[13]。及时的诊治有利于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愈合,减少非外伤性截肢、致残的风险。感染、循环障碍等因素均可导致创面愈合困难,创面处理是提高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以及治疗第2周、第4周的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生红液湿敷可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减轻患者的创面疼痛症状。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和广泛应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有助于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感染性或者创伤性压疮等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15]。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延缓下肢血管狭窄或者梗阻[16]。同时,本研究采用生红液创面湿敷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有效促进了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和疼痛症状的缓解。临床研究显示,湿敷可在创面形成低氧环境,可抑制伤口细菌的繁殖以及阻断外界细菌的侵袭[17]。同时,创面中心与边缘的低氧梯度可刺激毛细血管的生长,有利于创面循环障碍和营养障碍的改善[18]。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脱疽”的范畴,病机与患者久病气阴亏虚,肌肤失养,加上瘀阻血脉、湿热壅滞,致使肌肤麻木,干燥,甚则黑腐溃烂。本研究以院内制剂生红液湿敷治疗。生红液具有活血祛瘀、清热除湿的作用。方中生地可清热凉血,红花可活血散瘀止痛共为君药。黄连、紫草可清热解毒,大黄、栀子清热除湿。以生红液湿敷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祛瘀生新,促进创面愈合。且现代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扩张血管、抗凝等作用[19]。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黄连、紫草可促进小鼠缺损皮肤创面的愈合[20-21]。成威等[22]研究显示,大黄粉外用可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生红液含有的黄连、紫草、栀子等中药均具有良好的中药抗炎、抗菌抑菌的作用。生红液湿敷可抑制创面细菌感染,减少创面炎症渗出,减轻创面的疼痛程度,促进创面的愈合。

综上,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减轻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创面疼痛程度,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期糖尿病足及护理探析
都是“溃疡”惹的祸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在糖尿病足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