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中的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研究

2019-04-11 09:43李晓林王凯莹潘不寒
文教资料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李晓林 王凯莹 潘不寒

摘 要: 交通枢纽公示语通常包含一定的文化与交际要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对语言形式、中西文化、交际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终产生切合度较高的译文。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究武汉市地铁线公示语的英文译写现状,为改善武汉市交通枢纽的外语服务现状提供启示。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交通公示语 适应选择

引言

交通枢纽公示语作为常见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服务领域的特殊文体,不仅属于表层的语言现象,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为了满足外籍人士对精准交通信息的需求,推动中国理念与中国文化的传播,达到语言服务工作标准化的要求,解决当前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与6号线部分公示语的英文译写为例,运用生态翻译理论解读交通枢纽公示语的翻译现象,优化翻译策略,以改善武汉市交通枢纽的外语服务现状。

一、交通枢纽公示语及翻译

交通枢纽通常指几条运输干线或几种运输方式交会,并提供客货运输业务办理服务的综合体,是城市人流和车流实现中转换乘的场所(吕慎,庄焰,2005),在人们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来华学习、工作、旅游的外籍人士数量呈递增趋势,为了给外国友人提供更多便利,越来越多走向国际化的城市在市内各种交通公共场所设置了英汉双语标识语,即交通枢纽公示语。交通枢纽公示语为出行者标明服务及服务设施名称,提供地理位置、使用注意事项、行为规范等重要公共信息,在交通枢纽中运用十分广泛,选词简洁,结构精简,包含一定的文化要素,具有指示性、说明性、警示性等交际功能。这就要求翻译时对语言形式、中西文化、交际意图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处理转换。近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对翻译现象、本质、过程、原则、方法和标准等做出全新阐释(胡庚申,2013)。该学科中的适应选择论强调对译文进行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综合考量语言、文化及交际等要素,恰能为交通公示语翻译提供理论支持,有效指导其翻译过程,使其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该学科由“翻译适应选择论”发展而来,根据这一理论,源语、译语和原文共同呈现的世界,即语言、文化、交际、社会及作者、译者、委托人、读者等相互联动,全部构成了整个“翻译生态环境”(胡庚申,2008a)。该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适应选择活动,强调译者的中心主导地位、对译文的选择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需对原文进行选择转换以适应译文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其次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对译文进行选择。“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是该学科中最典型的翻译原则,具体表现为“三维”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最大化地对译文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指译者根据译语习惯和表达方式对译文进行选择和翻译;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指译者在翻译时注意处理源语国家和译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别;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展现原文表达的交际意图,达到原文理想的交际目的(胡庚申,2008b)。

基于公示语精炼简洁的语言风格,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示语英文翻译应依据准确性、规范性、通俗性等原则,做到言简意赅、规范统一(吕和发,2013),交通枢纽公示语亦是如此。然而,公共服务领域类别众多,包括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金融、餐饮等,英文译写标准不一,一般的公示语翻译原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这些领域。2017年出台的国家《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以下简称《译写规范》)不仅整理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而且对10个服务领域的公示语翻译提出了各自对应的规范性原则、通俗性原则、简洁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等,为扭转不同领域公示语英译不规范现象,提高外语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本文将借助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参考《译写规范》中的标准译文,对武汉市地铁线公示语翻译进行阐释。

二、武汉市地铁线公示语的翻译现状

改革开放40年硕果累累,吸引众多国际友人来华。然而,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公示语翻译现状与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国际形象之间还存在差距。公示语翻译用语不规范,时常产生歧义,给外国人士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不便,准确得体的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对维护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起着关键作用。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早已进入了網络化建设和运营时期,必须最大限度地尽早统一、规范公示语翻译,进而避免经费、资源等的浪费(周国春,2006)。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城市的武汉,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城,工业发达,经济发展飞快,坐拥众多高校,人才济济,各种国际会议曾多次成功在此举办,外籍人士在汉数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在公共交通领域,地铁覆盖面不断扩大,线路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乘坐地铁出行。地铁日均客流上百万人次,而为乘客提供交通信息的公示语标识必不可少。对外籍人士而言,公示语翻译对其出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武汉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相关人士指导下,地铁线中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原先随处可见的不良公示语翻译现象有所改善,并且向统一化、规范化发展。例如,“售票处”只用一个单词“Tickets”译出,减少了之前译文的冗余,表达更地道,更易为外籍人士所接受。另外,中文公示语无论是表达要求还是提出请求都倾向于使用带“请”字的施为句式结构,但转换成英文时一贯采用“Please…”句型并不妥当。通过对武汉市地铁2号线与6号线的部分公示语进行收集整理,笔者发现,一些传达限令禁止信息的公示语英文译写统一采用了“No…”或“Do Not…”结构,如“请勿丢弃废弃物”译为“Do Not Throw Rubbish”;而表示委婉、客气请求的公示语则译出“Please”一词以示礼貌,例如,“请正确使用电扶梯”处理为“Please Use the Escalator in the Proper Way”,取得了良好的提示效果。

然而,武汉市地铁公示语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不准确、不规范、不通俗的公示语翻译现象仍旧存在。例如,“请勿坐卧停留”在地铁6号线中的译文为“No Sitting”,《译写规范》指出,标准译文应处理为“No Loitering”,以正确表达不要逗留之意;此外,“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注意行为规范”这条公示语中“监控区域”被译为“monitored area”,规范译文应为“Electronic Surveillance”;再如,“小心碰头”和“当心碰头”的中文表达别无二致,在英译文中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译法:“Mind Your Head”与“Warning Overhead Obstacles”,经过验证,笔者发现,国外广泛使用的是“Mind Your Head”这一版本,表达更贴近英语习惯,且用词简单易懂。总体而言,对于可以直接借用英语国家公示语表达或能参考《译写规范》系列标准的公示语译写,武汉市地铁2号线及6号线的公示语译写进行了一定的借鉴,译文的错误率较低,但仍有不规范的译文存在;对于《译写规范》未予以规定的、其他带有中文特色、文化特征的公示语译写,当前翻译质量欠佳,如何在参照译写标准的基础上推动其向更准确、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一问题亟待探讨研究。

三、生态翻译学对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的解读

由于交通枢纽公示语这种特殊文体既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对语言形式、中西文化、交际功能等要素进行综合考量,最终产生切合度较高的译文。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主张译者对译文进行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以使其适应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新颖独特的理论视角,为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的实践提供借鉴。

(一)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主要强调的是对语言三要素的选择调整。词汇作为语言的构建材料,语法作为其整体框架,语音则作为其外部表壳,共同组成语言之三要素。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应首先考虑语言基本要素的准确使用。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译者需在词汇、语法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对语言形式进行恰当的适应和选择,使其符合英语的语言形式及表达习惯,真正传达出公示语的提示和警示作用。如武汉市地铁2号线公告栏中有一处令人费解的短语:

例1原文:钻越围栏

译文:transverse fencings

“transverse”本意为“横切的;横放的”,不能作为动词使用,译者在此处将动词“钻越”错误处理为形容词“transverse”,未能正确地进行语言词性的转换,正确的译文应处理为“traverse fencings”。此外,交通枢纽公示语中经常出现字对字的机械翻译现象,如2号线地铁自助图书馆设备上的一处标语:

例2原文:出票口

译文:Issue Card Slot

很明顯译者对原文进行了字对字的翻译,语言形式转换得过于死板,使用“Card Slot”就能完全表达出原文意思,无须画蛇添足。或者可以仿照自动售票机处将类似的槽口如“硬币口”、“纸币口”、“票据打印”等翻译为“for coins”、“for cash”、“for print”的方法,将其处理为“for tickets”,既能直接向读者说明槽口用途,又保证站内同类公示语译写版本的统一,使之更加规范。

在语言维层面,除对词汇语法进行调整转换外,还需考量句子结构的适应选择。如地铁每节车厢中都有这样一条紧急解锁装置的指示公示语:

例3原文:1. 拉掉盖板 2. 旋转手柄 3. 手动开门。

译文:1. Pull down cover 2. Rotate handle 3. Push door open by hand

突出指示警示功能的公示语更多地选用“动态”意义的语汇表达(吕和发,2004),鉴于紧急情况下需要公众迅速做出反应,译者对公示语的译文结构进行选择转换应尽可能保证简洁清晰,便于公众快速辨认以采取措施。比如该译文中均使用动词,且省略所有不定冠词“the”,使译文尽量精简。笔者认为,“手动开门”翻译为“Open door by hand”更加直接明了,无须增添宾语补足语。这样,完整译文变为更加简短的“1. Pull down cover 2. Rotate handle 3.Open door by hand”,虽然没有保留原文采用的整齐的四字结构,但成功保证句子结构与原文一样简短精练,将公众注意力集中到要求公众采取的行动上。

(二)文化维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就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因素积淀于语言系统中反映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符号象征、风俗习惯等特征,必须借助语言表达,从而不断发展(杜道明,2008)。语言作为文化凝聚体,具有极强的文化涵盖力,翻译作为一种双语转换活动,必然要受到文化因素的约束。要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保证双语信息的顺利转换,译者必须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13)。交通枢纽中经常出现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公示语,如负载文化信息的站名、地名等公示语。因此,译者需从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着手,正确理解原语文化内涵,找出译语文化的适应条件后对原文进行转换,使译文最终适应译语所属的文化系统,同时有效传达出原语的文化内涵。武汉市地铁6号线中不少公示语的翻译需考虑文化因素,以下举几例进行阐释:

例4原文:华氏儒商花园(6号线香港路站F出站口名)

译文:Huas Rushang Residential Community

该出站口名是由地产商华氏集团投资开发的普通住宅区名称而来,这里的花园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游玩观赏花木的场所,而是对居民住宅小区的美称,因此将“花园”转换处理为“Residential Community”,适应了译语所属文化系统。氏是从姓中发展衍生而来的分支,相同的姓可能会命名不同的氏,故会出现姓相同氏不同的情况,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示家族组织,标志着一种血缘家族所有权,译者将原文中的“华氏”转换为英文中的所有格形式“Huas”,而不是单纯音译为“Huashi”,契合了译语文化的适应条件。儒商指将“儒”和“商”两种人格有机结合的商人,既有文化知识,又有职业道德;既有儒雅风度,又有科学管理技能;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社会责任感(唐金培,2015)。从春秋子贡开创发展、明清晋徽二商兴起壮大,到新时代企业家创新创业,儒家思想、精神文化与商业行为有机结合,形成了优秀的传统儒商文化。笔者认为,译文较好地转换了“华氏”、“花园”这两个文化元素,为了充分展现该公示语蕴含的文化内涵,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将“儒商”转换处理为“Confucian Merchants”。但值得注意的是,关心文化内涵全面传递的同时应注重掌握平衡,若选择将“氏”“儒商”“花园”的文化内涵全部传递,忽视了现实的因素,则可能会产生不恰当的译文。现实中,公示语标志通常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为了节约空间,同时方便公众一目了然,应在站内设置尽可能简短的公示语。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译文适应原语文化,译者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译,而是是否译,这就要求译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鉴于音译版本“Rushang”比意译版本“Confucian Merchants”更简短,笔者建议,在地铁线路图与方向指示牌上选用音译版本,而在车站区域信息栏、出站口指示牌等空间充裕的区域使用意译版本,充分传达蕴含的文化信息。

又如,地铁6号线园博园北站中乘坐电扶梯处有这样一则提示性公示语:

例5原文:年长者请走楼梯

译文:The Elderly Are Advised to Use the Lift or Stairs.

中文中“年长者”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委婉表达,此例将“年长者”翻译成“The Elderly”而不是“The Old”, 选择了英语中表示“老年人”的委婉用语,兼顾了外国老年人不想给别人留下老弱体衰形象的文化心理,因而译文在文化维上做了恰当的适应转换。

(三)交际维

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选择关心的是语言规则和文化传统建立的规范标准,而交际维的适应选择则关心在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得是否贴切,即原文在特定语境下的交际意图是否准确传达。奈达提出“翻译就是交际”(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的观点,他指出翻译是一种交流活动,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信息与思想的一种方式。任何信息如果不起交际作用,则是没有意义的(Nida,1993;谭载喜,1999)。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特定的交际功能对语言表达及文化内涵进行恰当的转换,使得译文体现与原文一样的交际意图。交通枢纽公示语作为交通枢纽范围内指示、提示、警示公众出行须知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势必需要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以发挥告知、宣传、呼吁、警示等功能。通常情况下,英语中多使用“No”结构表达禁止意图,“be prohibited/forbidden”等语气强硬的结构并不多见,区别于中文惯用“请”字结构、强制性词语及命令式句型的特点。因此,对于禁止要求类公示语的翻译应尽量使用类似于“no”结构、“be not allowed”等中性表达,实现明确要求、限令禁止的功能。以下是地铁2号线公示语中几例成功实现禁令功能的典型:

例6原文:禁止摆卖

译文:No Vendors

例7原文:禁止躺卧

译文:No Lying

例8原文:请勿抢上抢下

译文:No Rushing

例9原文:请勿携带宠物

译文:No Pets

对于用以表达请求、礼貌和交往等目的的公示语翻译,应与要求类公示语区分开来,译出“Please”以實现“请”字的语用功能,例如地铁2号线宝通寺换乘站的信息牌中有一则对末班车时间的提示信息:

例10原文:请乘客掌握末班车时间,提前安排出行。

译文: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schedule of the last train and arrange your trip acoordingly.

例11原文:请确认以上信息,谢谢!(地铁2号线人工服务台屏幕提示)

译文:Please confirm the information above, thanks.

例12原文: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站(地铁2号线与6号线进站提示)

译文:Dangerous Articles Forbidden

值得注意的是,地铁中经常出现类似于例12的表示令行禁止的警示公示语,此时不宜简单采用“No”结构等中性表达,需根据其警告的交际功能选择proscribe、prohibit、forbid等强制性词语,突出违反该警示规定的严重性,体现原文的警告意图。

结语

结合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推动武汉市地铁线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需对交通枢纽公示语这一特殊文体进行多维考量。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为交通枢纽公示语翻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在语言层面应正确选择和使用词汇及语法,并使译文句式结构与原文相适应,同时保证译文符合公示语语言简洁、译写版本一致的特点;其次,考虑文化要素是否译的问题。交通枢纽公示语常常会受空间限制,译者需首先考虑对译文进行文化维度适应转换的条件,若条件允许,则最好将原语的文化内涵全面传达给公众,若条件受限,则选择其他恰当的简洁版本;在交际层面,根据交通枢纽公示语的指示、提示、警示等不同功能选择对应的中性或语气强硬的表达方式,实现原文隐含的交际目标。译者通过对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既保留了交通枢纽公示语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又尊重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交际功能,为提高交通枢纽的外语服务质量、实现公示语翻译规范化提供了新的方案。

参考文献:

[1]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杜道明.语言与文化关系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8(4):133-140.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a(6):11-15.

[4]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b(2):1-5.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7(1):38-40.

[7]吕慎,庄焰.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模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22(2):181-183.

[8]吕和发.公示语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0]唐金培.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J].河北学刊,2015,35(3):60-63.

[11]周国春.城市轨道交通公示语中地名翻译的规范化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2):45-50.

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成果,项目编号:201810504123。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