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发展课堂模式探究

2019-04-12 00:11徐正烈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多元评价因材施教

徐正烈

[摘 要]语文自主发展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原有基础,借助稳定的课堂流程、多元的评价机制,通过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达到让学生自主发展,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目标。

[关键词]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9-0008-02

“因材施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那么课堂中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在学校落实“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提出了构建“公民课堂自主发展”这一理念。自主发展的课堂至力于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班内学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二是课堂高效的问题。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一是把课本研读还给学生;二是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三是把学习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四是把学习的体验还给学生。

一、探索“框架式”课堂流程,稳定学生的自主发展路径

我将每一节语文课分为几个模块,并把它固定下来,让学生有路可依,有规可循。模块相同,但里面的内容不同,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模块:“我会读”

目标:自主读书,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第一步:学生自读,先读对,再读通,最后读好,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和词语。

第二步:查资料。了解文本的相关知识,认识作者。

第三步:质疑。围绕课题、文段、标点、开头、结尾或插图圈点勾画,提出问题。

第四步:深入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答。不能解答的记录在书本上。

第二模块:“我会思”

目标: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质疑,梳理要研读的问题。

第一步:小组内检查读书,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质疑问难,组长主持。

第二步:全班交流。小组展示朗读,梳理内容和问题,师生评价。

第三模块:“我会品”

目标:师生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语言,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谋篇布局。

第一步:出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自学5~8分钟。

第二步:组内交流,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轮流发言。组长梳理其他同学的意见,教师充当学习伙伴,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时调控。

第三步:小组展示,精讲点拨。小组展示时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学生读句子,一个学生说感受,一个学生解释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组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步:没有展示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其他看法,请展示的小组来解答。

第四模块:“我会写”

目标:总结阅读方法,顺势迁移,从读学写,当堂练笔。培养书写习惯,锻炼书写能力。

第一步:师生总结,就文本特点进行段落或者篇章的积累、识记或者运用。

第二步:就文本的特点确定练笔内容,学生独立练写。

第三步: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第四步:拓展阅读。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第五模块:“我会积累”

目标:完成达标作业,巩固所学,同时摸清学情。

第一步:独立完成字词句的积累、识记。

第二步: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

第三步:组内交流测试题,组长批阅打分。

课堂流程的确定,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稳定了路径。

二、建立多元课堂评价体系,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

传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自主发展的课堂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我在课堂中引入了游戏与竞争评价机制,设立了个人奖与集体奖。

个人奖:

“周冠军”,根据每一周学生的表现,量化得出每一周的“周冠军”。

“月冠军”,每月累计四周的成绩,评出“月冠军”。“月冠军”可以推荐成为教师小助理,参与班级管理。

“年度冠军”,每学年累计得出“年度冠军”。

“最佳互助奖”:为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助,特设立“最佳互助奖”。

集体奖:

“周冠军小队”,每周根据量化情况评选出“周冠军小队”。

“月冠军小队”,每周根据量化情况评选出“月冠军小队”。

“年度冠军小队”,每学年根据量化情况评选出“年度冠军小队”。

多元评价,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事情。

三、营造自主心灵密码,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

围绕“如何解除那些令自主课堂停留在表面形式的一切枷锁,让孩子们在自主课堂上才思敏捷,善于表达”的目标,我通过营造自主心灵密码,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密码一:QQ群,让大家“说”起来

很多人每天不一定能真的见面与交流,但是却极有可能每天在QQ上聊得火热。于是,我建立了家长群和学生群;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自觉性,还拟定了一份精美的《上网约定卡》,要求每个学生都张贴在自家电脑旁作为上网前必须先温习的功课。

QQ群的成立,让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那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的学生,在群里却活跃着。日复一日的畅所欲言,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间的距离,从而使大家共同拥有了自主发展的心灵密码。

密码二:博客群,让大家“写”起来

作为心灵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载体——习作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优等生往往对自己作品的展示欲望比其他学生更强烈,而且他们并不满足于在班内、校内展示交流,更渴望自己的文章能被发表在报纸杂志上。于是,我指导学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让他们在博客里上传习作、写生活见闻等。如此,既让学生和家长体验到了作品被博友们相互欣赏的成就感,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写作水平,还激发了学生与家长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密码三:“习惯山坡”,让大家“诚”起来

实践中我们发现,自主预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而自觉性恰恰是影响自主预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我提出了“习惯山坡”策略,即每个学生把自己亲笔绘制的“绿色山坡轮廓图”张贴在自己家最显眼的一面墙壁上,每完成一次预习任务(包括其他学习任务),就自觉绘制并剪贴一棵树的图形(或者学生自制的图形)贴到“山坡”上,美名其曰“种树”。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就按要求给这座“山坡”拍照并上传到博客日志中或交由教师收集并展览,评一评谁的“山坡”最绿。通过“习惯山坡”的建立,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诚实的品质。

语文自主课堂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身上,问题的生成来自学生,问题的解决依靠学生,知识的梳理可放给学生,学习的体验应还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成长。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多元评价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