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平衡公共空間

2019-04-15 01:48
澳门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遊客空間旅遊

眾所周知,澳門作為旅遊城市,人多地少,有限的公共空間使用權爭議從來不陌生,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如何優化現有公共空間?如何開拓更多的公共空間?

辜文逹諮詢委員認為,一個旅遊城市的發展,必然產生遊客和當地居民的矛盾。社區服務對象是居民和遊客,應針對居民的角度出發,包括生活空間、作息條件等的满意度,居民對遊客的接受程度,全盤考慮,不可傾斜向一方。以關前街為例,現時設行人專區特色市集,帶動人流去體驗,但對當地居民而言,卻對出行及作息造成負面影響。現在特區政府正努力打造智慧城市,將來可借助科技手段分流人流,使各公共空間的人流逹至一個合理的平衡點,是長遠要思考的問題。

林翊捷城規師表示,人多地少是肯定的,澳門土地資源不足也是事實。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關鍵在於如何去將人口合理配置,舊區的公共空間很難大量增加,方向上應該是減少舊區人口密度,將人口疏散去人均公共空間比較充足的新區。具體方法例如控制舊區的住宅樓地板面積等等。

黃中原理事長提到,澳門回歸以後,賭權開放,社會發展迅速,經濟發展、旅遊發展及居住發展都需要土地,需要空間,以中區旅遊旺區一帶來講,每逢節假日例必人頭湧湧,針插不入,本地人不願意前往,甚至有居民不滿旅客佔用公共空間,要了解為什麼出現這些社會問題的成因,就要從澳門的城市發展定位來講,澳門的發展路向是國際旅遊休閒城市,要發展吸引旅客的到來的配套設施,如從景點開發及購物環境便利等著手,而參照世界上任何一個旅遊發展成功的城市,遊人出入的口岸、車站、機埸等都是為满足遊客需求而設,加上商舖為追求經濟利益,經營方向以為遊客服務為主,吸引遊人為目的,這是無可厚非的。

至於本澳社會所關注的承載力的議題,其實並非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當一個區份的遊客多到某一個程度,遊客的數量自然會調節到合理的水準。過去一直有社會意見建議將遊客分流各區是可行的,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如開拓新的景點,分流遊客到相對人氣不足的景區等等,如深受遊人歡迎的海上遊觀光航線,有否成效分流到遊客,最終的關鍵還是要看新的景點有否吸引力。

楊晶副理事長強調,澳門城市特色鮮明,多元文化糅合的城市氣質和高密度發展的城市現狀需要我們理論上提出:突出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空間利用率、調節承載平衡等又清晰又恢弘的目標,但同時也需要每一個身處城市之中的人,不論遊客還是市民,政府還是業主,商家還是居民,都需具備同理心,換位思考,發揮人性的力量。毋庸置疑,城市空間及空地永遠是機遇和財富,而商業利益和公眾利益似乎也永遠有著衝突和糾纏,如何實現二者的平衡,兼顧效率和公平,方為智慧發展之道。

前段時間一位年輕建築師何志森的Mapping工作坊,很有新意,也帶給業界很多啟發。他通過近距離觀察,把自己及團隊融入當地及社群,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公共空間使用規律,提出“参与式设计”。他說了一段話,我的印象特別深,也讓我再次重溫了好的規劃和設計永遠“富有人性的價值觀,而不是滿腦冰冷的規範。考慮到不同人群的感受,才會真正地接地氣。”vv

猜你喜欢
遊客空間旅遊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