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CPK、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2019-04-16 03:58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叶酸精神分裂症量表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普通精神科,河南郑州 450000)

精神分裂症是高发于青壮年的一种情感和认知损害的重型精神病。目前病因尚未清楚,患者临床症状较多且个体差异较大。患者因为情感、意识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甚至出现危害社会的现象,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负担。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常进行单一用药,氨磺必利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治疗药物,其对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预后都有很大的改善。故本次研究重点针对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展开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这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1)精神疾病诊疗手册(第2版)中符合精神分裂标准者[1];(2)首次发病,入院前未接受其他精神病治疗;(3)年龄18~35岁;(4)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者;(3)代谢功能异常或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片(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 g/片,国药准字:H20113231),0.4 g/次,1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生产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 mg/片,国药准字:H20130049),2 mg/次,1次/d。两组患者上述疗程均持续2个月。

1.3指标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使用EDTA真空抗凝采血管抽取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2 h内进行离心处理;使用罗氏COBAS-INTEGRA-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血清CPK进行检测;使用叶酸检测试剂盒(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血清叶酸水平;使用Hcy试剂盒,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实验员一次性使用同一批试剂完成所有血清的同一个检测项目。临床疗效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疗效评估依据[2]。该量表中阴性量表、阳性量表得分范围是7~49分;一般病理量表得分范围是16~112分。得分越低,精神状态越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采用不良反应量表系统(TESS)为评估依据[3]。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血清相关生化指标(CPK、叶酸、Hcy),记录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PANS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SS)差异。

2 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血清中CPK、Hcy水平均降低,血清叶酸水平则升高(P<0.05),但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ANSS量表中各项评分结果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PANSS量表中阴性、一般病理及总分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NSS阳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PK、叶酸、Hcy水平

表3 治疗前后两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分)

2.3治疗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7例(停经1例、泌乳2例、发烧2例、失眠1例、恶心2例),发生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9例(停经1例、泌乳1例、发烧3例、失眠2例、嗜睡2例),发生率为12.9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P=0.59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为青壮年,发病的机理尚未明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会出现一种或多种临床症状。目前医疗条件下,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效果大多欠佳,患者两年内复发率高达80 %[4]。所以在治疗早期建议时常留意患者各项检查指标数据的异常波动,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更合适患者的药物。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躁、激动情况下,细胞内CPK大量合成,机体代谢旺盛,使血清CPK水平迅速升高。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叶酸降低使Hcy代谢异常,Hcy代谢异常可激活神经兴奋性毒性导致中枢神经紊乱,从而丧失对文字、图片、空间等的识别,出现认知上的障碍[5]。故上述3种生化指标均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恢复的有效参考依据。

临床研究发现,氨磺必利是一种新型的非经典类抗精神病药,对于多种精神类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而对照组患者服用的利培酮为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在临床治疗中同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清CPK、Hcy水平均降低、叶酸水平则升高,表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机体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剂量减少时,中枢神经的D2/D3受体可以与氨磺必利高亲和力结合,使D2/D3受体不能结合多巴胺。(2)大剂量服用氨磺必利后,对神经传导突触后的D2/D3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减少多巴胺与神经突触的结合位点,起到抑制作用[7]。(3)利培酮与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用。另外,两组患者用药2个月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表明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机体状态的改善效果较接近,均有较高应用价值。治疗2个月后,应用氨磺必利的观察组患者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一般病理上疗效优于利培酮的对照组患者,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氨磺必利与中枢神经的边缘系统受体的高度选择结合,使神经冲动得到抑制相关。

另外,本研究还就两种药物的治疗安全性展开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其轻微不良反应无差异,证实两种用药安全性相当。但此前有研究表明,氨磺必利的治疗安全性优于利培酮,与本研究结论相悖,该学者认为氨磺必利代谢产物主要由肾排出体外,可减轻患者的肝负担[8],故临床治疗安全性更突出。造成两项结果差异的原因与本次研究样本量偏少或受试者个体差异因素相关,可扩大样本量后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展开进步一分析。综上所述,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性更强。

猜你喜欢
叶酸精神分裂症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常喝酒的人 要补叶酸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关于叶酸的一些疑惑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