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中外对比与趋势判断
——基于数据与案例的分析*

2019-04-16 03:08陈幼华
图书馆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活动

陈幼华

从世界范围来看,图书馆界普遍认同学习与研究支持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使命与职责所在,而阅读推广主要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目前,中国处于以建设全民阅读社会为基础路径来提升国民素质和发展文化的时期。2011年以来相关政府文件及工作报告中持续倡导全民阅读,2016至2017年与全民阅读密切相关的立法、规划密集出台,其中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标志着全民阅读问题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此形势下,阅读推广势如长虹,席卷神州大地,吸引了出版社、书店、传媒机构、数字阅读服务商、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加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热点业务,也受到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究世界范围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状况,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阅读推广在美国、英国及中国的总体发展状况;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高校分析中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现状;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结合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中国馆员对阅读推广的态度、阅读推广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实施特点与发展趋势。

1 文献综述与对比分析

文献显示,美国早在1920年代即已开始课外阅读推广活动。1982年,Elliott的Recreational reading servi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n overview 概述了课外阅读推广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1920-1930年代课外阅读推广通常被视为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之一;1930-1940年代研究者较多讨论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1950年代起由于图书馆资源的日益增加、馆员工作量的加大,以及由美国第一波婴儿潮引至的用户量激增,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推广开始被忽略,许多馆员亦不认为这应该是其工作内容;1970年代技术成为各类型图书馆的关注重点,高校图书馆课外阅读推广进一步削弱[1]。1980年代随着咨询工作的复苏,高校图书馆的休闲阅读推广工作亦重新得到关注。MacAdam 指出学生阅读日渐减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建议以拓展流行阅读馆藏与阅览室、开发活动项目、编制阅读书目的方式来推广休闲阅读[2]。Wiener 于1982年对美国110 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发现其中61.4%通过设置休闲阅览室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课外阅读服务;由于经费、人员及空间方面的困难,也有少数学校不提供此类服务;指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如果高校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教育需求,课外阅读推广就应该被视为其不可或缺的服务[3]。Morrissett 于1993年调查美国东南部85 家高校图书馆,发现45%开展消遣阅读服务[4]。Kerns 等于1999年调研田纳西州40 家高校图书馆,发现70%有独立的休闲阅览收藏[5]。2009年,Sanders 在三个美国东南部州的高校图书馆调研,发现64%提供独立的休闲馆藏[6]。根据Elliott 2007年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调研文献,有270 家图书馆填写了问卷,其中71.4%设有专门的休闲阅览区域,66.2%设有独立的休闲阅览室,显示设置休闲读物展示及阅览区域是最普遍的休闲阅读推广方式[7];另外,部分被调查的图书馆也采用了图书交换、推荐书目、新书专区、一校一书等阅读推广方式。从上述调研情况来看,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设置课外收藏专区的方式来推动课外阅读,举行阅读推广活动并不是常规工作。

与美国情况相比,英国高校图书馆较少涉足阅读推广。根据Gladwin 和Goulding 的调查,57.9%被调研英国高校图书馆既没有休闲阅读收藏,也不推广休闲阅读;仅40%被调研馆或有休闲阅读收藏,或开展休闲阅读推广工作[8]。这些开展阅读推广的英国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读书群组、推荐图书(含展览及书单)、图书交换、作者活动、小测验。英国高校图书馆开展休闲阅读推广的主要障碍在于使命、经费、职责、空间、员工态度、员工时间。对于休闲阅读的看法,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对于大学生很重要或是重要,也认为它有利于提高学术成绩,但几乎同样多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应该提供休闲阅读材料。

从文献调研结果来看,阅读推广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大大丰富于英美。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结果,中国2006年起开始出现以特定术语“阅读推广”为题的文献,2011年后快速增涨,2011-2017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别为93、167、325、501、764、1000、1227 篇(检索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形成了极为壮观的研究态势。其中,以高校阅读推广为主题的研究文献约占阅读推广研究文献整体的1/3,主题涉及案例研究、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阅读推广策略或模式研究、实践调研等。调研主要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站调查的方式展开。岳修志于2010年面向高校图书馆开展调查,回收33 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现2/3 的被调查图书馆每年举办阅读活动,1/3的图书馆不定期举行;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是采用最多的三种方式;主要困难在于资金支持与活动创新[9]。谭丹丹于2013年至2016年对上海的高校图书馆展开跟踪式调研,2013年有17 家图书馆填写了问卷,结果显示被调研的高校图书馆全部都开展了阅读推广工作,最常采用的活动形式依次为:讲座、书目推荐、展览、写作活动、图书捐赠或漂流、读书沙龙等;工作难点主要在于人力、经费支持,以及活动设计的创意方面[10]。鄂丽君于2014年面向河北、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等省市展开问卷调查,回收82 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征文比赛、图书推荐、讲座、书展、图书漂流是被采用最多的方式[11]。靳峥2014年面向40 余所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调研显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主要是基于丰富校园文化及配合全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考虑;40%被调查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有专门部门负责;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活动多但欠缺深度、经费缺失、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作度不高、缺乏读者阅读行为研究/长期计划与效果评价机制[12]。

这些调研凸现了中国不同地区省份以及特定类型高校的阅读推广工作普及的程度、主要活动方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未能形成大规模的覆盖全国所有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调查,无法全面展示中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整体情况。基于揭示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开展情况的考虑,本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重新设计问卷,开展既具典型性又具普遍性的全国性调研。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所做、所见、所思,是真实的现状反映。因此,本文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员或管理人员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在阅读推广领域的所做、所见及所想。问卷的设计,以研究目标为指引,也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论文的三个基本研究目标为:(1)了解当下高校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真实态度、重视程度、发展前景看法;(2)以数据展示高校图书馆为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人员、空间、经费等组织管理层面的投入保障程度;(3)揭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现状,包括开展的时间、发起口号、推广内容重点、活动形式、宣传推广方式、推广主体合作模式、推广对象范围、推广效果。曹国凤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发现推广主体、阅读环境、阅读帮助、推广设计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存在显著影响;推广主体是主导,包括推广引领、团队效力、推广协助;阅读环境是保障,包括馆藏、空间、人文氛围、借阅机制;阅读帮助是支持,包括阅读指导、馆员能力、读者培育;推广设计是驱动,包括活动定位、营销策略、营销评估[13]。该研究解析了阅读推广保障支持性因素与推广设计因素。姜利华基于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的五W 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构建了涵盖图书馆、阅读内容、推广渠道、读者、效果等要素在内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型[14]。该研究给出了流程式的要素解析。事实上,当前阅读推广是一种体系化的行为及工作,既包含立体性构成要素,也包含流程性要素,具体涉及推广主体、推广环境(空间、平台、设施支持)、阅读设计(主题、内容、形式)、推广对象、推广设计(流程设计、宣传营销设计)、推广效果(参与情况、读者满意度、品牌建设)。针对每一研究目标,基于阅读推广这一研究对象的立体性构成要素,结合实证性的网站调研与案例分析结果,本文设计了包含17 个问题的问卷。多数问题为半开放式的多选题,以避免选项的局限性导致遗漏。

高校调研对象的选择原则有二:一是确保覆盖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42 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图书馆在各方面的举动显示了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前沿进展,也是其他各类型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标杆。二是尽可能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区尽可能多的各类型高校,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完成后,对提交信息进行统计,用数据展示调查结果,进而结合典型实证案例与网站调查结果,对阅读推广在中国高校图书馆所处地位、发展状况、未来趋势等展开讨论。实证案例主要来源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4年主办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评选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指导工作委员会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于2015年开始举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隔年一届)评选出的优秀案例,以及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阅读推广典型案例和个别来自于网站调查的案例。

图1 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方式频次占比

3 数据结果

2018年7月14日至28日为问卷调查期,共收到来自于177 家高校图书馆的177 份有效问卷。这177 家图书馆包含42 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并且覆盖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的各类型高校图书馆。调查问卷的各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如下:

(1)对于阅读推广的态度。98.31%的被调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阅读推广工作;91.53%的被调研者认为,本馆重视阅读推广工作;在177 位被调研者中只有15 位认为其所在图书馆不重视阅读推广工作;事实上,被调研的177 家图书馆全部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阅读推广工作。

(2)阅读推广是长年开展,还是在某一时段开展。调查结果显示,68.93%的图书馆长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8.14%的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67.8%的图书馆在新生入学季会设计阅读推广特别活动。另外,在社会文化热点事件、毕业季、校庆等时间节点,也分别有47.46%、45.2%和33.33%的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3)阅读推广活动的口号。62.15%的图书馆采用自创的阅读活动品牌作为发起口号,55.93%的图书馆用世界读书日作为口号;以读书月、读书节、读者服务月等作为活动口号的占比分别为41.81%,38.42%和24.86%。

(4)阅读推广方式。各图书馆均采用较丰富多元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具体方式及被采用情况见图1。数据显示,7 成以上的图书馆采用了图1前6种活动方式,5成以上的图书馆采用了选项中图1前10 种方式。除了列举的方式外,还有一些图书馆填写了个别的方式,如文化体验活动、阅读训练营活动、走读活动、图书馆安静日或书斋生存挑战活动等。

(5)推广内容。各类型文献占比分别是:人文经典88.14%,热门图书76.84%,新书57.06%,专业经典文献55.93%,特色馆藏45.76%,其他14.12%,地方文献12.43%。数据显示,7 成以上的图书馆以人文经典、热门图书作为重点推广内容;新书、专业经典文献、特藏的推广也受到5 成左右的图书馆重视。

(6)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推广。各类媒介占比分别为:海报88.14%,图书馆网站新闻85.88%,图书馆官微(微信、微博)83.62%,展板83.05%,图书馆网站专栏61.58%,横幅47.46%,专门微信公众号38.42%,传单折页33.33%,其他14.12%,邮件9.6%。数据显示,传统纸媒的海报和展板、图书馆官网与官微是阅读推广宣传的主媒介。超过6 成的图书馆创建了阅读推广网站专栏,近4 成的图书馆创建了专门的阅读微信公众号,显示了图书馆对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展示工作的重视程度。另外,也有被调查者表示是通过学校官网、电子屏等宣传展示阅读推广活动。

(7)阅读推广的空间与设施。空间与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举措。调查显示,50.85%的图书馆建有特色阅读文化展示空间,25.99%的图书馆建有IC 空间,19.77%的图书馆建有新技术体验空间。

(8)阅读推广人员的岗位设置。27.12%的图书馆新成立了与文化、宣传推广、阅读推广相关的部门;55.93%的图书馆调整了部门职责,将阅读推广工作写入传统的借阅部门或读者服务部门的岗位职责;也有46.33%的图书馆采用了跨部门工作小组的形式。另有4 家图书馆是由信息咨询部或技术部兼管,有1 家无该岗位设置。

(9)阅读推广活动是否拓展到校外社区。有30.51%的图书馆开展校外阅读推广活动,69.49%的图书馆不面向校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10)阅读推广主体的合作模式。77.97%的图书馆采用图书馆主导,团委、学指委、宣传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合作支持的模式;12.99%的图书馆采用以学生社团为推广主体、图书馆指导的模式;2.26%采用院系或其他部门主导、图书馆协作的方式。另有2 家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活动项目综合采用上述3 种合作模式;仅有1 家图书馆独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11)阅读推广的激励机制。读者的参与度决定着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因此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奖品及荣誉称号的形式,分别占89.27%和88.14%;小部分图书馆采用素拓分、学分的激励方式,分别占18.08%和16.95%;也有2 家图书馆反馈无奖品、荣誉、素质拓展分、学分等具有实际作用的奖励措施。

(12)阅读推广活动经费。87.57%的图书馆来源于本馆的行政经费,36.72%来自企业或社会捐助,16.38%来源于学校专项费。另外,有个别图书馆是来自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如宣传部、学工部,有1 家图书馆无经费支持。

(13)阅读推广成效。89.83%的图书馆读者参与度及反馈好,53.67%因阅读推广工作获得学校主管部门的赞誉,42.37%获得媒体好评与报道,36.72%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或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行业学会举办的评选活动的奖项。另有图书馆提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高了馆员素质、推动了科研活动。

(14)阅读推广工作开展的障碍。各种因素占比分别为:阅读推广人才欠缺67.8%、活动经费不足59.32%、活动缺乏创意58.19%、读者参与积极性不高44.07%、没有设置专门岗位35.03%、领导不重视27.12%、其他5.08%。前三个是各图书馆普遍认同的障碍性因素。另有1 位受访者反映:“只有相关领导和馆员在努力,普通馆员参与度不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路径以及考核指标。”

(15)对于阅读推广未来发展。68.93%的馆员持乐观态度,28.81%的馆员持中间态度,2.26%的馆员持悲观态度。

4 分析与讨论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以典型实证案例及网站调查结果为佐证,探讨阅读推广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发展特点、对团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态度

98.31%的馆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反映出中国高校馆员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高度认同感。这与英美高校图书馆占比不少的馆员所持的精英主义思想及不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观点大不相同。68.93%的被访馆员对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28.81%持中间态度,仅有2.26%持悲观态度,反映了中国多数高校图书馆员对阅读推广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外高校馆员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不同态度,主要由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图书馆服务历史发展演变不同所致。中国馆员对阅读推广认同及乐观的态度,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创阅读推广工作的新局面。

4.2 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地位

问卷中关于图书馆是否重视阅读推广工作、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时间、图书馆在组织管理及空间设施方面对于阅读推广的支持保障、网络宣传展示手段等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了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程度与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1.53%的被调查馆员认为所在图书馆较重视阅读推广工作;68.93%的图书馆长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8.14%的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数据说明中国的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及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从网站调查的实证结果来看,具有杆标效应的42 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图书馆均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了阅读推广工作,具体有:

为支持保障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55.93%的图书馆将阅读推广工作规定为读者服务部门或借阅部门的工作职责,甚至有27.12%的图书馆新成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门。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阅读推广部”、中山大学图书馆设立了“阅读推广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成立了“文化与特藏服务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文化推广部”、同济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交流中心”、南开大学图书馆成立了“文化建设与推广部”、天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特藏和素质教育组”、武汉大学图书馆成立了“咨询与宣传推广部”、郑州大学图书馆成立了“读者活动推广办公室”、北京大学图书馆新成立“学习支持中心”,职责之一就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

50.85%的图书馆建有特色阅读文化展示空间,超过一半的图书馆为推进阅读推广工作还采取了空间再造的举措。通过一些实证案例可知,颇多图书馆创建了新型的阅读推广空间,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师生的处所创建了“悦空间”,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创建了“经济学人空间”,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学生宿舍创建了“松园书屋”等。这些新型阅读空间一方面营造了引人入胜的阅读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开展阅读活动的基地。

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还体现在虚拟空间的宣传展示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61.58%的图书馆创建了专门的阅读推广网站栏目,有38.42%的图书馆创建了专门的阅读微信公众号,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相当重视阅读推广工作在网站平台上的展示与宣传。从网站调研结果来看,北京大学图书馆建有“阅读推广”“网上展览”专栏;清华大学图书馆建有“读在清华”专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建有“读史学经典”网站,可以直接阅读全文;南京大学图书馆建有“读书节”专栏;上海交通大学建有“鲜悦”网站和“思源悦读”APP;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建有“百部经典”专栏;兰州大学图书馆建有“书香兰大”专栏。综合这些情况来看,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常规工作。

4.3 阅读推广的实施特点

(1)从实施主体来看,近8 成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采用了图书馆主导、职能部门或院系协作的模式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由图书馆行政经费支持。

(2)从活动发起口号来看,62.15%的图书馆采用自创的阅读活动品牌作为发起口号,说明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或形成了活动品牌。

(3)从活动方式来看,5 成以上的图书馆采用了图书推荐、讲座、展览、读书沙龙或研讨会、优秀读者评选、写作(征文或书评)、图书捐赠或漂流、阅读+ 朗诵或表演秀、志愿者活动、阅读数据报告。这些活动方式非常立体多元,覆盖到读者读、听、说、观、写等多维感观,体现出强烈的体验性特征与“阅读+”的复合发展模式。阅读推广活动方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微信、微博、视音频等新媒体,以及系统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来推广阅读。这类阅读推广适应了青年学子的阅读行为偏好,大受欢迎。

(4)从推广内容来看,人文经典、热门图书是阅读推广的重点。实证案例显示,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品牌名即以经典为标识,例如南京大学的“悦读经典计划”,武汉大学图书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在全省高校开展的“一校一书——经典、精读、经世”活动等。

(5)从宣传展示来看,纸媒、数媒是高校图书馆同时采用的渠道。

(6)从推广对象来看,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面向本校师生开展,也有30.51%的高校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活动拓展到校园之外的读者。

(7)从参与激励机制来看,近9 成的图书馆采用荣誉称号及奖品的形式。

(8)从成效来看,近9 成的阅读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读者参与度与反馈,达成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目标。

4.4 阅读推广形势对团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阅读推广工作与图书馆传统常规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极具设计性、文化创意性与交互性,这无疑要求阅读推广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知识储备与能力。关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障碍性因素,选择最多的为阅读推广人才欠缺(占67.8%),说明当前蓬勃发展的阅读推广形势对阅读推广团队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掌握各类型推荐书目及图书荐读方法是阅读推广团队的基本功。关于阅读推广的重点内容,5 成以上选择了人文经典、热门图书、新书和专业经典等。这就要求馆员对支持大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各类书籍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推荐。

(2)阅读推广团队必须具备较强的策划设计与新媒体技术创新应用的能力。调查结果反映阅读推广过程中采用的活动方法非常立体多元,且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紧密。这就要求馆员不仅要了解熟悉各种活动方式,同时还能创新、灵活地加以运用,尽可能激发读者的参与兴趣与热情。

(3)阅读推广团队必须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较强的公关能力。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 家图书馆独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其他176 家均通过与学校宣传部、团委、学工部、教务处、学院、学生社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合作的形式来增强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的支持力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同时,59.32%的馆员认为经费不足是限制阅读推广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这就要求阅读推广团队要具备很强的合作拓展能力,以吸引更多的馆外经费支持。

(4)从实证案例来看,阅读推广形势对馆员的社会文化影响力也提出了要求。阅读推广人应锤炼自身,成为具有名师效应的推广人。石家庄学院图书馆馆员王子龙通过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湖南卫视“好好学吧”、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贵州卫视“爸爸请回答”等知名文化节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成为一名明星馆员。石家庄学院图书馆进而基于明星馆员的文化名人效应,策划开展了“同龄示范阅读推广”“明星馆员会客室”“明月诗社”等特色项目,取得了较突出的阅读推广成效[15]。阅读推广形势对阅读推广人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上海图书馆学会均启动了“阅读推广人”培训行动。未来阅读推广人培训无疑会进一步深化及专业化。

4.5 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重点

关于阅读推广发展的障碍,58.19%的馆员认为缺乏创意;44.07%的馆员认为读者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开展读者愿意参与的、富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今后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重点。大学生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意愿,主要由其学业发展、心理发展,以及求新求知的需求所激发。学业发展需求源于学生所在院系对其课程学习和课外素质拓展的要求。心理发展需求指学生对大学期间普遍容易产生的心理疑惑与问题希望得到慰藉、指导、甚至是疗愈的需求。求新求知的需求则是在现实各类需要得到满足情况下更高层次的追求。基于对学生在大学期间发展需求的分析,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开发能提供素质拓展分或学分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直接的支撑。目前部分图书馆已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些图书馆开设阅读课程,配合以展览、读书研讨会等活动,通过相应考核者获得学分,如中原工学院图书馆“阅读学”[16]、台湾静宜大学“阅读与写作”[17]、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湖南大学“经典阅读之《论语》”[18]。有些大学和图书馆规定学生参与了一定场次的学术讲座、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图书、撰写数篇读书报告,即可获得相应数量的学分或是取得毕业资格。例如,浙江大学规定,学生参加10 次读书沙龙活动、撰写1 篇读书报告,即可获得第二课堂学分;东南大学规定,学生参加8 次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撰写2 篇读书报告,可得毕业学分;西南大学规定,学生阅读名著、撰写读书笔记、参加结业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名著阅读通识教育学分;北京邮电大学规定,学生参与学术讲座、阅读经典,可得课外活动学分[19];韩国江原大学规定,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或参加读书活动达到一定积分点数,并通过CRBT 系统考核,方视为达到毕业资格之一。这些案例展示了满足学业发展需求的阅读推广项目的强劲效果。

(2)创建新机制,为学生自行组织、设计策划及实施阅读推广项目提供指导,以及文献资源、经费与空间支持,在推广阅读的同时,培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比如,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指导创建“思扬读书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设计“我的馆长我来选,我的地盘我做主——选聘首位学生馆长”、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策划“招投标—让学生作阅读的主人”、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提出“大学生阅读推广人行动”等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3)应用阅读疗法,开发更具创意及创新的阅读推广项目。医学界已证明阅读具有治疗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效果。大学是学生人生生涯的重要转型时期,容易陷入学业压力、恋爱、网瘾、人际交往、社会化转变、抑郁等问题的漩涡中。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型的阅读推广项目,积极介入到学生各类心理问题的疏解、疗愈中,引导学生阅读有针对性的书籍来解开心中疑结。在此方面,山东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宫梅玲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

(4)开发更具创新、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与项目,以支持阅读素养的提升及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考察已有案例,发现阅读推广项目的创意主要源于三种路径:一是将阅读与朗诵、摄影、表演、创作、设计、文化体验等结合起来,从读、听、观、写、创等方面引导读者体验阅读之美乐;二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大数据方式来设计阅读推广项目,适应新一代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三是在读者方便的场所,如学生宿舍,创建极富阅读氛围的新型阅读空间,吸引其课余去阅读和学习。随着环境的改变,读者的需求、喜好都在变化,这对未来阅读推广的创新与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论

以书目推荐、阅读指导等为历史渊源,在相关政府部门、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引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下,阅读推广在中国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吸引众多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文化事业。在建设全民阅读社会的征程中,高校图书馆也将阅读推广视为重点工作内容,从组织管理、服务设计、空间设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形成迥异于英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格局。阅读推广工作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合作、推广内容以人文经典和热门图书为主、活动方法立体多元且注重新媒体技术应用、推广成效良好的发展特点。当前的阅读推广形势对馆员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更具合作、拓展、创新意识及文化魅力的阅读推广团队。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读者的兴趣与需求。由之,学业支持型、学生主导型、学生心理发展支持型、创新创意型阅读推广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佐以实证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活动方式、推广方式、成效与障碍性因素,分析了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中的地位、实施特点、团队要求与发展趋势,有利于国际同行了解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独特之处,对阅读推广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也即推广主体,并未调查读者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需求、感知与满意度,后续研究将从调查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探究阅读推广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推动阅读推广事业的发展。

致谢武汉大学图书馆黄鹏副馆长、西南交通大家图书馆高凡馆长、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唐承秀馆长、山西大学贾君枝教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图书馆周建彩馆长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致谢!同时向填写问卷的诸多同行表示诚挚的谢意!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