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的是整个角膜的屈光力还是前表面的屈光力?

2019-04-17 01:40梅颖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屈光度折射率曲率

梅颖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美视美景眼科中心业务院长,副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早稻田眼镜职业培训学校名誉校长。国际角膜塑形学会资深会员(FIAO)、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资深(SIAOA)会员、美国视觉训练和发展学会(COVD)会员。眼视光英才计划“明日之星”成员。《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专栏作者。《中职教接触镜验配技术》副主编,《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编者。专著《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案例图解》《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视光医生门诊笔记》《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 第2版》。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业内人士问及:为什么眼科学的教课书中记录有角膜的屈光力是48.83D,但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的角膜屈光度均值却在42.00D~43.00D之间呢?角膜曲率和地形图测的角膜屈光力为什么会有这么高,如果是这样都属于圆锥角膜了?难道说地形图测量的是角膜整体的屈光力?也就是角膜的前表面屈光力(48.83D)加上后表面屈光力(-5.88D),即42.95D。 如果是这样,那么placido盘的地形图是如何测到角膜后表面的屈光力?

眼科学教课书中关于眼球屈光部分,对各屈光组织的相关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教课书中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的基本参数

位置角膜前顶点 0角膜后顶点 0.5mm晶状体前顶点 3.6mm晶状体核前顶点 4.416mm晶状体核后顶点 6.565mm晶状体后顶点 7.2mm曲率半径角膜前表面 7.7mm角膜后表面 6.8mm晶状体前表面 10.0mm晶状体核前表面 7.911mm晶状体核后表面 -5.76mm晶状体后表面 -6.0mm屈光力角膜 43.05D角膜前表面 48.83D角膜后表面 -5.88D晶状体 19.11D晶状体前表面 5.00D晶体核 5.985D晶状体后表面 8.33D

不难从上表中看出对角膜的屈光力描述为:角膜:43.05D,角膜前表面:48.83D,角膜后表面:-5.88D,这个描述并没错。

眼科中,通常将P=(n2-n1)/R定义为角膜屈光度(P)的计算公式,其中n2为角膜折射率,n1为空气折射率,R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

在角膜地形图的系统中常常把角膜与其后的房水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它们综合成一个光传输介质,折射率设定为1.3375。所以,角膜曲率半径(R)和角膜屈光度(P)的关系就是P=(n2-n1)/R=(1.3375-1)/R,所以角膜屈光度(P)=337.5/R(其中R的单位是mm)。如果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7.7mm,则地形图测量换算后的屈光度是337.5/7.7=43.83D。

但是,在眼科学教材中提到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参数中,是把角膜的折射率单独测算的,是按角膜的折射率1.376而不是1.3375来计算的,所以,在1.376的折射率时,P=(n2-n1)/R=(1.376-1)/R。所以,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同样是7.7mm,换算后的屈光度是376/7.7=48.83D。

小结:

1. 角膜曲率半径(R)和角膜屈光度(P)的关系是P=(n2-n1)/R;

2. 一般做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时,默认把角膜、房水看做一个整体的屈光组织(相当于是简约眼模型),所以折射率按1.3375计算;

3. 眼科学教材中提到的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参数中,角膜单独计算折射率(因为是精密眼模型),所以,折射率按1.376计算。

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的都是角膜前表面的参数,但计算时参照的折射率不同,屈光度也不同。即:角膜曲率半径是一样的,但屈光度随折射率不同而不同。教科书所说的是精密眼模型中角膜的屈光力,地形图说的是简约眼模型中的角膜屈光力,二者并无矛盾。

临床更常用的是简约眼模型中的角膜屈光力。❑

猜你喜欢
屈光度折射率曲率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一类具有消失χ 曲率的(α,β)-度量∗
儿童青少年散瞳前后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变化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面向复杂曲率变化的智能车路径跟踪控制
利用光速测定仪分析空气折射率的影响因素*
凸透镜是否等于会聚透镜
阿托品与复方托吡卡胺在儿童验光的差异比较
不同曲率牛顿环条纹干涉级次的选取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考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