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4-17 01:03叶霜霜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人才培养

叶霜霜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个性化消费的日益显著,创新一词俨然成了“全域旅游”的关键词之一。作为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该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全域”旅游背景下人才需求的模式,成了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引企入校,建立“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双赢互惠”机制、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参与创业创新大赛”三个方面提出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全域旅游思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内诸多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解读“全域旅游”新政策,不难发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了九大创新观:如创新理念观、创新品牌观、创新项目观等,创新一词俨然成了“全域旅游”的关键词之一。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品质消费的日益显著,多元化、国际化、内涵化、创意化的旅游产品被顾客喜爱和追崇,这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酒店岗位中的吧台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酒店文创等职业领域,对专业技能要求从以前的“会操作、会管理”上升到“会管理、会创意、会整合”的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成了新形势下全域旅游发展的智力保障。这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迎来了划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二、“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概念分析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06年文益民、周劲松、彭跃湘合著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它是这几年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职业教育界对此类层次的人才培养展开了探索。尽管研究仍处在初始阶段,成果还不够丰富,但这一概念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走向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所遇到瓶颈问题。

笔者认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双高型”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以下三大素养:一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业素养,此为基本素养;二是“管理能力+执行力”的职业素养,此为灵魂素养;三是“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综合素养,此为本质素养。只有拥有这三种素养的毕业生,才能在各行业改革的洪流中稳稳扎根。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创意;重规范,轻创新”的现象;而旅游类企业(如酒店),经过笔者一年在五星级酒店担任访问工程师期间观察,也存在着“重标准,轻个性,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服务缺乏”的普遍现象。传统的只追求“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域旅游背景下以“创新”为第一发展要素的人才需求,更不能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更新壮大的旅游产业的个性化需求。那么,作为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该如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全域”旅游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成了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旅游管理“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笔者根据自己一年在星级酒店担任访问工程师的经验,以及在对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分享近两年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以期丰富有关“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研究成果,并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走向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的综合性人才

全域旅游大面开展以后,强调了以旅游形象和品牌为引领的城市个性和品牌。要求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并利用一些全新的营销手段,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方式,全面开启“微旅游”模式。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课程,培养一些作为智力支撑。

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这些课程,往往只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专业素养,但事实上,要培养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头脑的综合性人才,这些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核心课程体系中增加品格塑造核心课程才能全方位地培养以具有“管理能力+执行力”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综合素养的创新型综合性人才。

首先,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审美和艺术细胞,并熟知中国傳统文化。因此,核心课程上增加了中国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细胞的课程。

其次,良好的沟通技能,尤其是国际性沟通技能,对旅游专业人才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因此,核心课程体系中加入了社交礼仪与技巧、跨文化交际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的核心课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在体系中增加了如酒店形象策划、咖啡吧管理与运营等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课程。最终形成了品格塑造、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三大方向的核心课程体系。

(二)改变传统的校企联合模式,引企入校,建立“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双赢互惠”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性职业素养

传统的校企联合模式,除了“2+1”顶岗实习模式,往往是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周或一个月的顶岗实习。但事实上,由于学生多,企业的容纳量不够;时间短、企业岗位无法安排;交通分散,学生安全无法保障;分布广,教师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所谓的课程实训往往改为在校模拟实训,并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服务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

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两年在校企合作模式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和探索。首先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契机,投资100多万,建设了丝路咖啡吧(以下简称咖啡吧),并于2017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咖啡吧引入宁波木凡咖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咖啡吧的主体经营者(独立法人),由学校免费提供经营场所和基础设备,合法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校方有建议和监督权,但不得干涉企业内部人员聘用及经营管理。反过来,企业方必须为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实训场地和课程所需设备,并负责无偿指导轮岗学生和相关教师的实操能力和技术提升。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磨合,咖啡吧最终以“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双赢互惠”为核心机制,建立了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教学与生产无缝融合,企业和专业双赢互惠的格局,实现了生产与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大结合。

1.生产与教学的有效结合:企业作为门店入驻企业人员带领专业学生团队进行校内外实体经营,企业人员兼任“店长”和“指导教师”的双重身份,学生以轮岗制兼任“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企业教师(店长)一方面带领学生(员工)经营门店,一方面在经营中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真正做到“在生产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的深度产教融合。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课程如《旅游营销》、《咖啡制作》等,一方面,专业教师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及技能要点,另一方面,学生以在咖啡吧轮岗坐班的形式进行实操训练,完成课后作业,中期考核和期末部分考核。以《西餐宴会服务》为例,教师和企业教师(门店店长)无缝衔接,设计与课程相关任务,并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承接并负责咖啡吧自助茶歇,自助晚宴、生日会,亲子烘焙,中秋诗会等活动,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专业教师在第一课堂上进行任务前的理论和技能要点解析以及和任务后的纠错、点评、考核等,完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完美结合。

3.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结合:以《咖啡制作》课程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学时为“课堂授课(32学时)+课程实训(24学时)”共56学时,要求在课程实训周期间,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体验或顶岗实习,在工作任务中提升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但由于诸多原因,所谓的课程实训往往改为在校模拟实训,没有真实的任务为驱动,根本无法体现并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服务技能。而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咖啡吧)的建成使用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参与专业教师《咖啡制作》的课程学习,其次,以“准员工”的身份轮流在咖啡吧进行轮岗,遵守门店规章制度和制作服务规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三)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参与创业创新大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力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在师资建设、模式创新、绩效评价方面尚处在理论探索阶段。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这两年也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成功引进宁波木凡咖啡投资管有限公司、宁波保税区都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创业创新实践基地。专业学生以“调研-策划-研制-服务-收银-管理”为六步循环,以企业生产经营、商品展会、商品体验、商品策划、商品营销为主要创业创新实践项目,对商品进行包装重组,分组分批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方式,开小组微信店、抖音网红店、淘宝店等,进行网络营销。以宁波木凡咖啡投资管有限公司为例,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从该公司引入了挂耳咖啡包,咖啡包的外观进行手绘创作,并赋予名字,自创了“春夏秋冬”四级咖啡和星座咖啡,深受学院内师生的喜欢,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学生的创业激情也大受鼓舞。

其次,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旅游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竞赛。近两年,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旅游产业的研究和评估,如酒店调研和暗访、大数据分析评估报告,旅游管理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旅游规划等创新创业活动,渐渐形成了专业教师“一人一赛”制,出现了“人人带竞赛,年年出成绩”的良好局面。

五、“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旅游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N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包括丝路咖啡吧功能在内的开放性实训基地成功通过了省“十二五”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

(二)2017、2108年旅游管理专业分别获得了浙江省咖啡制作大赛、导游服务技能竞赛、西餐主题宴会摆台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十多项竞赛奖项。

(三)《从红楼梦看中餐位序》、《西餐里的香草文化》和《咖啡制作》等专业微课在2017-2018年浙江省微课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入选2017年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1人。选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1人;入选宁波市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全部入选“双师双能”教师团队。

(五)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普通高校新形态教材2部;主持申报、立项省级及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幕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等20多项。

六、总结

尽管这两年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创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立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进一步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N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两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http://www.gov.cn/fwxx/bw/lvyj/index.htm.

[2]教育部官網.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151102_216985.html.

[3]中国政府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home/2018-03/22/content_5276528.htm.

[4]吕珊珊,唐晓鸥.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 (12):58.

[5]刘振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L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思考[J].2018 (33):12.

[6]张振元.“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相关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3 (10):23.

[7]张俊,许磊.高职“校企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的创新与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7 (30):62.

[8]曾爱新.模具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 (11):326.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人才培养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