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健康自由地成长

2019-04-17 01:03杨伊琳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启发学校教育读后感

杨伊琳

摘要:《爱弥儿:论教育》是法国教育学家、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学著作,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深度批判了英国旧教育形式的荒谬腐朽,同时提出新教育原则与理想,并对当时的男子教育与女子教育改革都进行了论述,客观反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阐述新善论,不仅仅对当时的教育改革,即便是对当代教育发展也有一定指导意义价值。在本文中我希望围绕《爱弥儿》一书的读后感以及卢梭的经典教育理论两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令学生健康自由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将顺应人的内在自然发展作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读后感;内在自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卢梭教育理论;启发

《爱弥儿》拥有7个章节,分别从爱弥儿的诞生到阿米尔的爱情与婚姻完整介绍了主人公爱弥儿的整个人生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卢梭就面向读者传递了有关自然人自然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让人们知晓并理解了他的“自然教育观”。就这一点来讲,我也同样感同身受。卢梭希望传达的教育思想理论就是让儿童、学生能够健康自由、顺其自然的成长起来,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章节,他都同样传递了这一重要观点。

一、《爱弥儿》中的核心教育思想简析

(一)关于《爱弥儿》

《爱弥儿》是卢梭创在1757年所创作的,当时正值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爱弥儿》也成为当时社会教育发展改革现状的一大缩影,其中还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追求平等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压迫的时代发展趋势。在书中,卢梭客观真实的反映了他的教育理论,那就是自然的教育,要培养社会中的自然人,要确保自然教育顺应自然法则,顺应人身心的自由发展。在我看来,《爱弥儿》所透露的人性本善、顺应自然、人人平等以及有节制的自由等等教育理念都深入人心,卢梭真正通过感觉与实践活动分析了这一学习成长过程,他在书中所虚拟创造出的“爱弥儿”生动形象,符合时代发展客观规律,而利用爱弥儿讲述自然人的自然教育思想与自然成长过程则再理想不过。

(二)关于“自然教育观”

在《爱弥儿》中,我对卢梭的“自然教育观”定性与分类深有感触,他首先就将教育划分为3种:首先是自然教育,它是针对人自身的细致化发展教育过程,它涉及到人自身的才能、器官等等复杂的自然发展教育过程;第二是针对人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必然会涉及到学校、教师以及家庭等多个教育环境领域;第三是针对自然人从生活到社会的经验获取及人性内涵感悟教育,它牵扯到更多方面,是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的融合性教学。我在阅读过《爱弥儿》后认为自然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它最纯粹,本质意味体现的最真切,正是由于有了自然教育,才会有后来人的教育以及事物教育的出现,才会出现三者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形态。即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三者融合、三位一体教育,这三者需要达到协调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并非是各自为政,产生矛盾冲突当然,我发现这3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是可控制的,其它两种教育则完全不受人控制(自然教育)和相对受人控制(事物教育),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有关人的、事物的教育都要配合自然教育展开,在不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达成教育目标。

许多人在阅读过《爱弥儿》后认为自然教育中的“自然”就是人所形成的一种习惯,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卢梭认为“自然”所代表的是自然人所内在的原始内涵与自我意识倾向性,它代表了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感觉,感觉会在追求或逃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灵敏,其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最终人就会产生一种明显的自然倾向性[1]。

二、结合《爱弥儿》读后感对卢梭自然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

通过《爱弥儿》的章节简介中我就能深刻感受到卢梭“自然教育观”中的多个理论阶段,结合每一章节不同的标题,从爱弥儿的诞生、幼儿时期、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再到成年时期,我也将卢梭在书中所阐述的有关“人的成长”划分为4个阶段,他们分别为“婴儿阶段、儿童阶段、少年阶段和青年阶段。”这4个阶段也正是人生中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成长的最美好时代,就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来看,学生应该拥有健康自由的成长空间,这是作为一名自然人应有的天性。在这里结合全书,我就分别谈谈自己在阅读了《爱弥儿》后对卢梭“自然教育观”中4个理论阶段的肤浅理解。

(一)自然赋予爱弥儿婴儿期伟巨大的力量

在《爱弥儿》中处处传递着一种自然教育观理念,那就是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同时开始了自然的教育过程,是自然给予了婴儿生存的基本权利与技能,例如教会他们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婴儿也是通过观察、触摸等等感官行为来感知、认识最终理解物质的。在《爱弥儿》中,卢梭就专门总结归纳了有关婴儿早期教育的4个关键要点:第一,必须要让婴儿在早期接触、并尝试使用自然力量,其次,一定要在智力和立体上辅助婴儿;再次,成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对婴儿帮助必须限制在婴儿已有的能力范围之内;最后,必须仔细深入的观察、理解婴儿的某些行为动向,判断并了解他们的主观需要。以上就教育人们,幼儿在初为自然人的起步时期就应该接受成长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是绝对自由无拘束的,它可让幼儿在人生起步的第一階段就享受到健康自由的成长过程。

(二)自由赋予爱弥儿儿童期多变的意志

爱弥儿作为一名富家孤儿,他在童年时期拥有自己的地位,但无论爱弥儿是怎样的出身,他都无法违背客观自然规律,无法要求爱弥儿在其12岁之前就能做出超乎其年龄以及超乎他人想象的事情。在卢梭看来,没有必要对未满12岁的儿童实施主动教育,因为他们依然处于人生早期(蒙昧发展期),他们的心智、智商与情商尚未完整形成,也没有悟性。但过了12岁以后,儿童开始逐渐拥有了理性的发挥,卢梭在《爱弥儿》的故事中也客观论述了这一理论事实。例如:

“他对我向他说的话以前是乖乖地服从的,而现在则充耳不闻了;他成了一头发狂的狮子,他不相信他的向导,他再也不愿意受人的管束了。”

这一段正客观反映了上文所提到的儿童在12岁前后的变化,文段所描述的正是爱弥儿的成长,他完全脱离了大自然所规定的既定状态,而是逐渐从儿童状态逐渐过渡到少年状态。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同样能够在健康自由的状态下自由成长,只不过卢梭认为12岁以后的孩子应该接受一定的系统性教育,结合教育内容主观认知某些系统性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此时的教育也要有效克服儿童所养成的某些偏见或不良习惯。正如文章中所说的:

“我认为,要使孩子们保持他们的天真,只有一个良好的办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围的人都要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天真。不这样做,则我们对他们所采取的一切控制办法迟早是要同我们预期的目的产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经意地做一下手势,都会使他们明白我们在竭力隐瞒他们什么事情。”

这一段是卢梭所提出的反面教育例子,面对12岁之前的孩子尚可运用上述方法进行掩饰,而过了12岁的孩子千万不能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它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隐瞒什么,起到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因此说违背孩子意志是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教育12岁以后的孩子更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通过真实的事物与话语去影响他们的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感官,引导他们去用感官感受、判断真实世界,这也是自然教育观中所提倡的[2]。

(三)理性赋予爱弥儿少年期良好的判断力

在进入少年期以后,理性逐渐占据感性支配,成为少年期孩子最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与情感渗透工具。在这一阶段,爱弥儿的知觉逐渐从感性的感觉转变为理性的感觉,这代表了他的成长。此时的他能够判断和感觉某些事物是否是一回事,甚至通过判断感知到某一个合成的整体中是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物体的,比如爱弥儿就发现了两种独特的物体运动方式,主动运动方式和被动运动方式。这种复杂的运动形式被正处于少年的爱弥儿准确判断出来,这也说明他真正长大了。

卢梭针对少年期的自然教育则提出两点教育方法:首先应该思考如何让正处于少年懵懂期的孩子通过自我感知去感受、体验物质,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学习,深度有效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与活动能力;其次,正确指导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刻意打断孩子纠正他们的错误,而是引导他们自觉发现错误并自觉改正。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存在学生无法理解或无法做到的事情尽量不要多言,这会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困惑,对他们产生误导。

(四)理性与感性的融合赋予爱弥儿青年期爱的欲念

在《爱弥儿》的第六章、第七章中就介绍了青年时期爱弥儿的变化,此时他已经开始渴望爱情甚至婚姻,学会去研究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例如这一段中就描述了爱弥儿在一路成长过来的心态变化:

“我长成了一个青年人,我仍然过着幸福的生活。当我达到心有欲念的年岁,我用我的感官培养了我的理智;使别人走入歧途的欲念,对我来说正是通向真理的道路。”

爱弥儿的这一变化也从侧面证明了培养青年人的理性与感性融合以摆脱在少年期他们通过感官支配自我的阶段,这也成为人生存于世界上的主要工具,无论是理性思考还是感性认知,其欲念的本源都是自爱,而从自爱再逐渐演变形成他爱、爱人。在青春期,卢梭的自然教育价值观所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在该阶段,对青年的理性培养也能减缓他们感情的生长速度,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判断来实现感性情绪控制,实现理性与感性教育的完美平衡[3]。

三、总结

在读过《爱弥儿》后,我對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价值观及相关教育思想深有感触,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哪种巨大的教育现实教育思想力量,他启发了正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人,也让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感同身受,那就是拥有思想、拥有价值观、拥有个性才是教育真正的模样。

参考文献:

[1]周云.从《爱弥儿》看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J].社会科学前沿,2018,7 (5):604-609.

[2]薛慧.《爱弥儿》对现代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 (4):54-57.

[3]段佳.卢梭《爱弥儿》教育理论的超现实性及教育启示[J].文学教育(上),2018 (3):122-123.

猜你喜欢
启发学校教育读后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