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2019-04-17 11:58周天乐
党政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五四精神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周天乐

[摘 要]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文素质,指明了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势,并且在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为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创造的五四精神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当代青年要继承五四精神、发扬五四精神、研究五四精神,不懈奋斗,彰显时代价值。

[关键词]五四运动;五四精神;马克思主义;青年奋斗

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11日,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上海市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多位知名专家及50余名上海青年学者与会,聚焦五四运动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从学理上认识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五四运动在历史潮流中为中国回答了三个历史大问题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教授认为:五四运动在历史潮流中为中国做出了三个回答。

首先,五四运动充分回答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文素质。在100年前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民族振兴、捍卫民族尊严、汇聚民族力量,五四运动发历史之先声,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人类先进的文明,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不单单局限于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更有着各族各界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最终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挽狂澜于既倒。历史无不阐明,在中国人民近代170多年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的长河中,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始终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追求独立进步的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其次,五四运动科学回答了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势。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中国开启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在这两千多年里,依托于中央的权威、先进的思想、优越的制度,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之巅。但到晚清时期,中央丧失了权威,思想变得愚昧,制度逐步扭曲,国家和民族陷入了历史最低点。在这个关键时代,五四运动发出了“民主”“科学”的信号,明确了这个国家、民族要走向“民主”“科学”之路。历史最终证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和制度上确实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离不开“民主”“科学”。

第三,五四运动正确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及其后来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五四运动作为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文化进行了批判,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质疑,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使人们明确了马克思主义能够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主题。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成果。历史深刻表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放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来认识。

二、五四运动在关键转折点为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许多学者对此发表了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在关键转折点为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完成了在十月革命后由关注马克思主义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杨起予认为:在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虽已传入中国,但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社会矛盾和思想解放程度都还没有构成认识、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所以其传播程度非常有限,甚至被曲解,并未引起人民群众的特别关注。五四运动爆发后,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危难之中的旧中国和先进的知识分子急需正确的思想引领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十月革命,引起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救国无门的国人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相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深刻而又彻底的社会改造理论。究其原因,苏俄政府在成立之后立刻宣布废除了沙皇俄国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极大震动了国人并获得了好感。另外,自1840年以来,中国所看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非常剧烈的阶级矛盾、贫富矛盾、社会矛盾,而苏俄正是在推翻了这种制度后,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看起来更加公平正义、合乎人道的社會主义制度,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同时其代表的社会主义内涵中的集体主义等理念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大同理想、天下为公等主张相互交汇,更容易为国人所理解和接受。

五四运动点燃了青年知识分子指导中国革命、参与中国革命的激情,使青年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的旗手,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创造者。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孙晓雨认为: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结出的果实,进一步发展了革命进步青年。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情怀所吸引,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逐渐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铺路架桥。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实不断融合。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进一步推动了其广泛传播。此后,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人心,由一种学说变为一种理想,又由一种理想变为一种指导行动的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人才上和组织上的支持。

三、五四运动蕴含的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新时代奋斗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青年爱国运动,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以青年为主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如今,百年已成过往,对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认识和把握,最主要的落脚点是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代表了中国青年立志奋斗的历史精神,彰显了中国青年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鲜明主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认为: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年。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唯一一个以青年为主体,注入青年元素、打上青年烙印、形成青年符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构成了一个时期、一个时代,它所创造的价值是永恒的。五四运动蕴含的五四精神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四时代的思想结晶,是中华民族富有创造性的文化成果,是中国青年优良传统的时代精华。五四一代的青年用他们的行动为当代青年做出了榜样,为当代青年怎样立志、怎样做人、怎样担当、怎样创业、怎样成事、怎样成才提供了示范。当代中国青年要从五四运动创造的历史财富中汲取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懈奋斗,彰显时代价值。

每一代青年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肩负的责任不同,但每一代青年都要发扬五四精神,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王藝腾认为:自五四以来,一代代青年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与国家与民族的血肉联系,展开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中国青年运动。时至今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当代中国青年要开启自己新的篇章,就要继承五四精神,听从时代召唤,走在时代前沿,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全面发展。要向历史讨教与问计,理清来时的路,夯实脚下的路,开辟远方的路。作为一个青年,尤其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就必然要承担起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使命;作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工作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必然要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定文化自信的任务。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是文化复兴,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应该为文化复兴助力,从文化的视角推动民族的复兴。

要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研究五四精神,作为学术研究生力军、主力军的青年学者就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周敬青教授认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主要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学者要深入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要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在学风建设、学术研究中要做到:一是不打折扣,研究问题不只求一知半解,必须研究透彻,真懂真会,以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对待学术研究;二是不浮躁,坚持对一个问题、一个领域的长期研究,做出丰硕、独到的成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待学术研究。三是不敷衍,不以敷衍塞责对待学术研究,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学术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学术道德建设,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五四精神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发展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