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区域发展的探索

2019-04-17 11:58刘娥苹
党政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党建引领

刘娥苹

[摘 要]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上海基层党建既要着力打造城市党建品牌,又要兼顾农村党建特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党建方面探索新做法、形成新经验。位于远郊的金山区亭林镇属浦南重镇,面临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双重难题,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HUI”党建工作路径,即“汇”党建——积蓄党建新力量、“慧”党建——开启党建新智慧、“惠”党建—凸显党建新成效,极富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党建引领;区域发展;实践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期间视察上海时指出,“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上海干部要敢于突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希望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位于上海远郊的金山区亭林镇,地处金山东北门户,东隔龙泉港与奉贤区庄行镇相望,西与朱泾、吕巷接壤,南连金山工业区并与张堰镇毗邻,北与松江区叶榭镇相连。全镇总面积79.12平方公里,耕地3783.29公顷,辖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区委员会7个,户籍数18350户,人口89100人,党员3520人。亭林镇是上海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22个中心城镇之一,自古就是浦南重镇,也是金山区工业重镇;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一个镇,也是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倒挂最突出的一个镇;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难度较大的一个镇,也是破难题求创新动力最大的一个镇。

一、党建特色

近年来,亭林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第一政绩”的理念,贯彻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围绕亭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探索“HUI”党建工作路径,极富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1.“HUI”(汇)党建,积蓄党建新力量

(1)汇聚民心,广纳民意。亭林镇党委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连心埭”党建服务点与农村埭头党建相结合,作为镇党委“双沉双带”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延伸基层的触角和纽带,实现在埭上收集民意、上传下达、解决民事。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镇22个“心联鑫”党建服务站、43个“连心埭”党建服务点的挂牌启动工作。比如,亭西村党总支创设的“八仙桌会议”,巧妙运用村民家里传统必需品“八仙桌”,在村民家中建立党建服务点,组织埭头上的党员齐聚八仙桌前,喝茶、聊天、议事,针对疑难事项,征集意见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再比如,后岗村党总支为了更好地贴近群众,听取民声,创新提出“五勤工作法”,即勤走访、勤碰头、勤反馈、勤自查、勤互查,走访不仅要“记在本子上”,更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在“五勤”工作法基础上,后岗村党总支进一步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制”,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为骨干,整合三支队伍以及党员志愿者力量,通过定期走访摸清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成员动态,建立动态“家庭档案”,在第一时间了解民情、第一时间回复诉求,第一时间解决困难,在精准服务中凝聚民心。

(2)汇聚资源,有效整合。亭林镇党委以党建服务站点为平台,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目标,探索建立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内,密切联系群众、整合服务资源,激发基层党建活力,通过小网格,构筑起大党建新格局。一是嵌入“一张网”,支部建在网格上。亭林镇将党建网格与综合网格有机融合,采用“一个网格一个支部”“一个网格一个党建服务点”的方式,把大区域划分为小网格,通过网格支部和网格服务点,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在党建地图上形成了一张不折不扣的“党建网络”。横向上,共划分基层党建网格89个,涵盖22個村(居),2632名党员;纵向上,构建了以镇联系领导为党建督导员,村(居)党(总)支部书记为党建总网格长,支部书记为党建网格指导员,党员骨干为党建网格长,普通党员为网格员的五级架构,构筑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党建模式,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同时,把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统战人士、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全部“网”进来,做到组织全覆盖、服务更精细。二是精耕“一块田”,网格释放大能量。为了耕好党建网格“责任田”,亭林镇对五级架构逐级明确相关工作职责。总网格长负总责、列清单、强队伍、讲规矩、守阵地、整资源、创品牌;网格指导员扮演好上情下达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等“七大员”角色,起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网格长、网格员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己任,亮身份、亮承诺,通过定人、定格、定职、定责,让党员管理职责明确,网格能量充分释放。比如,亭西村与位于第一党建网格内的亭林驾校携手打造了村级农家书屋——栖静书院,把驻区单位按地域纳入网格中,既实现了党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激发了区域党建的内生活力。三是用好“一根线”,服务形成配送链。为了让镇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能够充分下沉到网格内的党建服务点上,亭林镇形成了服务资源“五单”配送方式,即党建服务中心“制单”、网格“选单”、职能部门“送单”、党员群众“评单”和“点单”,有效地改善部门活动缺人、基层缺少活动的现状。

(3)汇聚产业,做优实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是亭林镇发展的重点思路。一是实施 “一环五村十园”镇域乡村振兴规划。亭林镇党委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以农业实体为突破口,汇聚农业龙头产业,以“一环五村十园”为抓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比如,位于后岗村的雪瓜生产基地,是亭林镇重点农业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535.22万元,项目面积310亩,主要种植亭林雪瓜、草莓、“小皇冠”黄瓤西瓜等经济作物。亭林雪瓜是亭林镇独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是沪上西甜瓜地方品种“四大名瓜”之一,在亭林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雪瓜亩产量达1500公斤,亩产值达24000元左右。2013年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认证,2014年产品注册商标为“金山亭林”品牌,获批通过二维码标识建立可追溯机制,2015年2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证书。成立雪瓜农业合作社后,组建合作社党支部,着力打造成农民创业的孵化基地,分批次开展亭林雪瓜种植培训,第一批就吸引了四五十户农民报名参加,等他们学成后,合作社将免费提供种子,并指导他们统一种植,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二是探索高端智能产业集群党建新路。为了更好地支持产业集群成员“抱团作战”,真正在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经络上有效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2018年9月,亭林镇党委结合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在全区率先组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党委,设有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2名,下辖有18家成员单位,其中10家企业成立了独立支部,党员72名,形成了以“龙头带动、条块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党建机制。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实施条块区块联动,探索产业集群党建“233”新模式。2即“两同步”,党组织与产业链同步延伸,组织活动与经济活动同步开展;3即“三转化”,部门行业主管优势转化为党建指导优势,党建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管理优势;3即“三共享”,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组织资源共享。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建一个组织、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的同频共振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2.“HUI”(慧)党建,开启党建新智慧

(1)传承读书古文化,开启智慧心灵。拥有1500年历史的顾野王读书堆是亭林历史文化名人顾野王读书著述之处的遗迹。“平生读书地,竹柏静以疏”“当时读书地,夷陋亦安居”,弘扬“读书感恩”文化,是亭林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智慧党建的一根红线。比如,亭西村党总支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切入口,坚持“少年优则亭西优”的发展理念,整合村域资源,建设“亭西少年宫”,努力做到乡村振兴从娃娃抓起,乡村振兴教育文化先行。一是建立信息数据库,提供精准化服务。亭西村自创了“亭西青少年基本信息数据表”,包含全村共287名亭西青少年(0-16岁),并定期更新信息,为精准服务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做好数据支撑工作。目前,既有0-3岁婴幼儿“幸福小港湾”早教开放日活动,也有4-8岁“幸福小画笔”国画和蜡笔画培训班,还有9-16岁“西哈”手鼓班、书法硬軟笔班。每年寒暑假期间,举办阶段性公益培训班,包括书法、创意美术、诗歌朗诵、儿童剧等。同时,暑假期间,村里每周组织孩子们去复旦大学、市少儿图书馆、科技馆、手工艺馆等考察学习。二是多渠道争取资源,保障少年宫建设。亭西村党总支主动与亭林幼儿园党支部、亭林小学党支部等教育单位结对共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争取少年宫建设资源;与新帑实业、本优机械等公司结对共建,为孩子们自信成长提供资金支持;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市少儿图书馆等单位结对,为孩子们争取文化资源,进入更高的视野和平台提供条件。三是申报项目品牌,提升乡村少年宫社会影响力。2017-2018年,“亭西少年宫”成功申报成为区、镇两级学校少年宫联盟成员单位,也是成员单位中唯一的村级单位。2017年,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市少儿图书馆、金山图书馆等单位结对,成功建设金山区最美农家书屋——栖静书院,并成为2018年“书香满城”上海书展参会的6家农家书屋之一。“季季有新书、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公益、天天有志愿”,少年宫的长期运营,通过村内志愿服务网,实现了“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三个全覆盖。

(2)集聚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党建。科技带来智慧,党建引领产业,是智能党建的根本。一是在高端制造产业率先做到党建覆盖。在华维灌溉的农业博物馆内,能强烈感受到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智慧农业的结合魅力:点下屏幕,按个按钮,即可操控灌溉施肥;再点几下,即可轻松开启关闭温室中各项设备;甚至一键即可调节温室内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气候;即便在千里之外,远程管控农场也如玩手机一样轻松简单,智能灌溉开启新时代农业领域的新路。产业集群党委成立后,举办“书记论坛”、集体党课、集体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学习、联合开展党群活动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并向未成立支部的企业辐射,推动集群党建工作在阵地、队伍等方面资源互通。二是在农业智造产业做到党建引领。位于亭林镇周栅村的点甜机器人农庄,是上海首个机器人智慧农场,农场主王金悦是一名80后二代创业者,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系,带着创业冲劲和农业情怀,辞掉了城市里的工作,和创业团队回到亭林老家当起了农场主。他们自主研发了多款农业机器人,“水肥一体喷洒机器人”“巡检牧羊犬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土壤检测机器人”。在上海市农科院和金山区农技推广部门的专家指导下,2017年上半年,第二代农业机器人诞生了,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模块化和一机多用,设计人员可以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快速加入或变更模块,好比给电脑插上U盘一样,浇水、施肥、驱虫、钻孔……一个机器人同时掌握好几项“技能”。2017年底,王金悦在由农业部主办的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虽说不是党员,但在党组织的经常关心下,在老党员父亲的谆谆教导下,王金悦带领创业团队满怀感恩,回馈社会,坚信在农村这片广大的天地,只要用“芯”种,现代农业有点甜,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3.“HUI”(惠)党建,凸显党建新成效

(1)惠农联盟让群众得实惠。亭林雪瓜生产基地惠农联盟党建服务点建立后,辐射带动了后岗村其他种(养)植户,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合作社来,收益颇丰。张凤贤,1936年出生,后岗村14组人。1965年4月入党,原松隐(公社)农科站副站长兼育种技术员,1978—1985年,连续5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并被选为两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只有小学程度的他靠着智慧和勤奋,用汗水和心血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他先后育成5个水稻高产新品种,并在全区推广。老百姓说他是“后岗村的袁隆平”。史永达,1944年出生,后岗村15组人。史永达退休后,开始饲养肉用鸡,每年4批2万多羽,并动员村里农户开展饲养肉用鸡,在技术上给予无偿指导,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2003年4月,史永达家庭被金山区人民政府评为金山区2001-2002年度家庭经营示范户;2003年6月,他被评为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他还荣获2001-200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党建促发展,群众得实惠,这就是亭林HUI(惠)党建。

(2)互惠平台让企业有动力。产业集群党委搭台后,结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产业集群企业与镇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实现精准要素对接,形成互惠平台,助力企业发展。一是人才对接,解决用工问题。通过与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业服务社对接,建立人才供需库,解决企业人才招聘难问题。二是政策对接,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通过与镇外经贸公司、企业服务中心对接,邀请区级、市级层面的老师解读融资、项目扶持、税收等相关政策,让企业提升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药”。三是产品对接,促进企业共同发展。通过为企业间合作牵线搭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展企业产品介绍会,实地参观等活动,形成上下游企业合作,甚至延伸至集群外的企业合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添砖加瓦。

(3)惠民机制让党群更和谐。亭林镇党委以埭头党建为抓手,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需求,党群一条心,其利必断金。一是对小事尽心尽力。比如后岗村党总支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家庭孩子刚刚学校毕业,就业是他们最大的诉求,村里就根据其实际需要,推荐就业或提供一些招聘会的信息给他们。村民王龙其向党支部反映,前颜路和一条乡间小道的十字路口处有一建筑物,遮挡视野,易发生交通事故,建议在该处安装道路反光镜。村党总支部积极联系双百结对单位——区交警支队综合科党支部,经过双方共同努力2天就在该路口安装道路反光镜,得到村民赞赏。再如,亭西村党总支部以“八仙桌会议”形式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有些党员提出了放宽日间服务中心用餐人员的年龄,经班子商量决定,用餐人员年龄从80岁放宽到70岁,用餐人数从20多人增加到70多人,此举惠及更多的村老年人。“八仙桌会议”让党支部的威信和党员的话语权得到同步提升。二是遇大事全力以赴。比如,位于后岗村的上海丽蒙丝服装有限公司由于经营问题,导致企业倒闭,部分工人情绪不稳定,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立即派村两委班子成员和“三支队伍”成员上门进行安抚工作,通过劝导,6名工人情绪稳定,并被推荐到绿化养护单位实现就业。三是对难事多方协调。比如,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中,亭西村年轻党员闻明的父亲是个养猪户,在自家小屋里养殖了多头肉猪,收益颇丰。为了配合村里工作,小闻积极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带头及时处理掉生猪,并不再养殖。外来人员党员代光林,十多年前来村里承包农田种植葡萄,在田间搭建了几间简易棚,在党总支的宣传下,主动拆除另外租房。在代光林的示范作用下,其他外来种植户也积极行动起来,拆除了田间窝棚,亭西村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实践启示

1.善于把握规律,搭准时代脉搏,积极研究党建新领域和新情况

把握党建规律是探索党建创新的前提,只有站在理论前沿,进行预判性和前瞻性研究,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求创新、出实招、有实效。亭林镇党委对于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就是基于对党建理论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新领域有所突破,对新情况有所应对。比如,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难,引领发展程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擦亮党建项目化品牌,推动党建项目与发展项目深度融合,在全区首创高端产业集群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发展联谋、党群联动为抓手,开展“1+1>2叠加式”结对共建签约仪式等活动,引导推动集群内企业1对1的联系协作,推动错位创新发展、“抱团”作战。这样的创新实践是镇党委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期研究的成果,抛开以往对于“两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传统做法,抓住“高端技术核心”和“企业文化灵魂”两个关键要素,以集群党委为平台,党组织嵌入式覆盖到所属高端产业企业,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引领、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引导推动集群内企业加强沟通交流、联系协调,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2.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区域特点,着力解决基层治理难点痛点

党建研究是观照现实、研究现状、解决问题的务实性研究,党建实践更要强化问题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才有生命力。亭林镇党委牢牢把握住这个关键点,以亭林发展的难点痛点为突破口,大胆实践创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比如,亭林镇作为全区唯一一个大型居住区(大居),面临外来人口导入的压力是超乎寻常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倒挂现象愈加突出,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中,不仅有集中居住社区的房屋管理等显性问题,包括房屋质量、物业管理、租赁管理等,还有外来人员日常生活、社区治理的隐忧。为了破解疑难,镇党委尝试探索大居党建,通过房屋租赁的“旅店式”红黄绿挂牌管理,出台《亭林镇大居房屋出租统一管理办法》,引入标准,统一管理,加强引导,促进规范。

3.运用科学方法,注重谋篇布局,形成HUI党建示范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战略定力、问题导向、全面协调、底线思维、调查研究、抓铁有痕、历史担当。亭林镇党委近年来的党建实践和工作创新,无不蕴含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谋篇布局,善于总结提炼,打造特色品牌,既有点上的特色,也有线上的创新,还有面上的统揽。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各个子品牌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大地,亭林镇党委通过“HUI”党建工作路径,把一个个子品牌串起来,由点及面,串珠成鏈,系统集成,从典型引路到行业引领,产生示范影响,最终绘就美丽画卷。

(作者系中共金山区委党校校委委员、教科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党建引领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