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牛肉面

2019-04-18 08:07李伶伶
故事会(蓝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非议澡堂小红花

@李伶伶

老康是康记牛肉面馆的老板。他每天都会为街上的乞丐、流浪汉或者吃不起面的人免费提供两碗牛肉面,这事小城人几乎都知道。但是来吃免费牛肉面之前,必须先洗个澡,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老康媳妇不理解,并且极力反对。免费给大伙吃面,她不反对,这是修好积德的事,可是为什么要让人家洗澡啊?老康媳妇说,咱家开的是面馆又不是澡堂,你让吃面的人洗澡,是不是为隔壁那个臭女人着想?老康的面馆隔壁是个澡堂,开澡堂的是个风韵犹存的寡妇,老康的面馆没有洗浴间,所以此举确有照顾寡妇生意之嫌。

老康的面馆生意很好,虽然价格略贵,但是面里肉多料足味儿厚,每天来吃面的人很多,有人甚至从远处坐公交车来吃,就为吃这个味儿。免费牛肉面也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来吃。吃前,老康都要跟人解释吃面的规则,说的次数多了,有点累,就把规则写在了一个小黑板上,挂到了墙上。墙上贴着一朵朵的小红花,每一朵红花都代表着一碗面。老康每天都会贴上去两朵,偶尔有好心的客人也会捐一朵两朵的。来吃免费面的人,洗完澡,拿上一朵小红花就能吃面了。

有人对老康的做法提出非议,说吃面是不花钱,可是洗个澡要花五块钱啊。老康说,花五块钱吃一碗二十元的面,也挺合算啊。非议的人说,可万一人家没有五块钱呢?没钱洗澡,你是不是就不让人家吃面了?你这慈善做得是不是有点变味啊?老康一愣,之后修改了免费吃面的规则,要洗澡不变,不过可以拿着小红花去隔壁澡堂免费洗澡。

这回没人非议了,可是老康的媳妇更恼火,免费吃面不说,还要倒搭钱让人家洗澡,面馆照这么开下去早晚黄铺。

老康在乡下生活的母亲病了,老康想把她接到城里来,母亲不肯,老康就把面馆交给儿子,回老家看望母亲去了。走之前,他特意看了眼墙上的红花,红艳艳的一大片。老康很欣慰,这说明最近来店里吃免费牛肉面的人少了。

儿子的手艺跟老康不相上下,把面馆交给儿子,老康一百个放心,所以在老家陪母亲住了一个多月。

老康回来时黑了也瘦了,媳妇看着直心疼,埋怨他不早点回来。老康问店里的生意咋样,媳妇笑着说,咱儿子的手艺真不错,大伙都夸,说得了你的真传。老康笑了。媳妇随后又气恼地说,就是来蹭面吃的人多了,有的人竟隔三差五地来吃一碗,好像咱家的面馆是为他开的!说没有免费面了也不走,就在门口站着,你说气人不气人?老康说,怎么会这样?说着起身去看贴红花的那面墙,发现墙上的红花一朵也没有了,再仔细看黑板上的提示,关于洗澡的字样也被擦掉了。

老康说,都怪你不让他们先洗澡。媳妇说,洗澡跟吃面有啥关系?老康说,洗完澡吃面,那叫赴宴,不洗澡吃面,那就是一碗果腹的食物而已。媳妇没听明白,说,怎么叫赴宴?老康说,我们去吃别人的宴请之前,是不是都要洗个澡,好好打扮一下?这样既体面,也是对别人的尊重。那些长期在街上乞讨或流浪的人,他们长时间不洗澡,也许忘了自己的样子,洗个澡,没准能唤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人,不是街上的猫狗。我是把他们当朋友请他们吃面,不是当乞丐施舍给他们。你想想以前是不是很少有人第二次来吃面?媳妇仔细回想后点点头,说,洗澡这么重要,你以前为啥不说?我还以为你看上隔壁那女人了呢。老康说,我敢说吗?你那破嘴跟漏斗似的,万一被他们知道了,没准儿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老康说着找到粉笔,把关于洗澡的规则又写到了黑板上。

【作者简介】 李伶伶,中国作协会员,发表作品二百多篇。《数学家的爱情》入选辽宁省高考语文试题。《翠兰的爱情》入选美国大学教材《当代中文小小说汉英对照读本》,并由李伶伶本人改编成30集电视剧。此外,李伶伶还曾荣获 “葫芦岛好人·时代楷模”、小小说金麻雀奖,出版微型小说集《起舞》《羊事》。

【微点评】 读李伶伶的《小偷之死》《墙上的牛肉面》,感受到写作者的精神品质是承担的、思考的、质疑的。绝望与信心的交织,建构起李伶伶独特的内在经验,也构成了李伶伶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她的作品有重量,有温度。

李伶伶没有给自己的写作赋予严肃宏大的命题,也没有复述个人日常生理上的疼痛,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她的文字传递出来的是爱与信心。比如《小偷之死》结尾:“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最后踢他的那个人一眼,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这样的描写,往往使作品更具刺痛感,更沉重。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自我,都有其内心的生活,关键是,我们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倾听善的声音,还是相反。《墙上的牛肉面》有这样的叙述:“来吃免费牛肉面之前,必须先洗个澡。有人对老康的做法提出非议,没钱洗澡,就不让人家吃面了?你这慈善做得是不是有点变味啊?老康说,那些长期在街上乞讨或流浪的人,也许忘了自己的样子,洗个澡,没准能唤醒他们。我是把他们当朋友请他们吃面,不是当乞丐施舍给他们。”《墙上的牛肉面》的结尾提升了作品的立意,在这里,爱,不是简单的给予,慈善不是轰轰烈烈的形式。尊重与爱,是李伶伶发自内心的真切呼吁和呐喊。

被禁锢在轮椅上二十五年的李伶伶,用两根手指完成了人生价值的书写和传递。李伶伶的故事激励着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和编辑部的同事们。

猜你喜欢
非议澡堂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小鱼丸
不顾非议与时俱进——记倡用新韵的诗词大家霍松林教授
冷静对待别人的非议
电信局长进澡堂
关于非议
皂滑弄人
和爸爸一起折小红花
王大爷趣事 ④
非议是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