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模拟口腔体验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效果分析

2019-04-18 07:51张曼莉邹美玲李艳利林意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龋病口腔卫生保健

张曼莉, 邹美玲, 李艳利, 林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82)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口腔卫生保健需求不断提高,我国口腔卫生工作形势严峻,口腔疾病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卫生问题,也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1]。龋病是口腔疾病的多发疾病,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一种内源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国外有研究表明经常吃零食与幼儿患乳牙龋病有密切关系[3]。龋病造成一边多颗功能牙变成残根、残冠,甚至缺失,由于一侧的咀嚼功能丧失,会使得另一侧咀嚼负担加重,长此以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以及颌骨发育,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导致恒牙异常发育[4]。继而对面容产生影响。龋齿病变的发展一般都较为缓慢,在初期阶段不会感到疼痛,随着龋洞发展到牙本质时,遇到冷、热、酸、咸、甜等食物时会发生疼痛或者酸痛[5]。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龋齿会对牙颌系统造成影响,并且其疼痛感会影响儿童的进食,无法通过龋齿充分咀嚼,造成对胃部的损害[6]。在发展中国家口腔健康仍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没有被纳入到国家健康监测中[7]。想有效地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预防性的口腔保健是有效的策略。特别是儿童,3岁是乳牙进入发病高峰前的关键时期,6岁是六龄齿的萌出时期,在这两个阶段的龋病不仅影响儿童期口腔健康,容易造成错合畸形,增加恒牙患龋风险,还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及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8]。

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以预防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比越秀区幼儿园开展数字化口腔体验馆新型教育前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情况,分析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宣教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越秀区2间公办幼儿园抽取3岁及6岁2个年龄组共395名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调查。同时对家长进行口腔知识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口腔知识教育后的效果分析。纳入标准:2间幼儿园内3岁、及6岁组幼儿,性别不限。排除标准:患有系统性疾病以及无法配合检查的患儿。

1.2 调査方法与内容

1.2.1儿童口腔检查 由儿童口腔科医生对调查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医生调查前经过严格的培训,统一检查方法,统一使用器械,统一乳牙诊断标准。检查结果填写在儿童口腔健康检查记录表上,检查结果反馈给家长。

1.2.2家长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现状及获得途径,问卷由学校组织儿童家长填写。问卷的内容主包括: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表2)、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表3)。在进行数字化模拟口腔体验馆健康教育后三个月再进行一次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的填写,问卷填完后由学校统一收集。

1.2.3数字化模拟口腔体验馆健康教育培训 以班为单位,由儿童及家长共同参加口腔体验馆培训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爱牙知识讲座,让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利用形象生动的口腔护理的动画视频,提高儿童口腔知识的认知。(2)参观口腔知识科普廊、口腔教育材料室、口腔模型及口腔保健用品展柜儿童及家长一起参观图文并茂的口腔知识科普廊,口腔医师进行讲解,儿童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口腔教育材料室:放置了图文并茂的口腔知识彩图宣传册、综合性的教师指导用书、教育父母的口腔保健知识画册、刷牙的方法图等,提供给老师、家长和孩子阅读。口腔模型及口腔保健用品展柜,展示龋病形成、乳恒牙列等模型;口腔保健用品展示,向儿童及家长讲解各类口腔保健用品的使用。(3)口腔健康行为的示教:刷牙区进行科学刷牙示教、数字化模拟牙科、小牙医体验亲子互动活动、多媒体口腔健康行为示教室进行口腔知识多媒体游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年龄段儿童患龋率比较

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组患龋率明显高于3岁儿童组(47.34%比28.35%,P<0.05),见表1。

2.2 家长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构成

本次调查共发放395份家长调查问卷,家长获得口腔将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媒体,其次为社区的宣传,通过医院宣传、幼儿园宣教获取相关知识的较少,提示医疗机构,学校等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表1 越秀区2间公办幼儿园3岁及6岁儿童的患龋发生率[n(%)]

2.3 口腔体验馆知识教育可增加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行为。

口腔体验馆知识教育后,儿童在甜食摄入、饭后漱口、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上均有明确改善,家长在儿童口腔健康督导频率和带儿童进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频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提示口腔体验馆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幼儿口腔卫生状况的教育方式,见表3。

表2 家长获得口腔健康知识途径调查结果构成比(%)

表3 口腔体验馆知识教育前后口腔健康行为对比[n(%)]

3 讨论

3岁是乳牙进入发病高峰前的关键时期,6岁是六龄齿的萌出时期,儿童期乳牙发生龋病会导致牙体缺损,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降低儿童进食量,营养的不均衡,影响其生长发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岁儿童组患龋率明显高于3岁儿童组(47.34%比28.35%,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9]。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更应受到重视,在儿童少年期进行预防保健更能看到最大的效果和效益[10]。

符筠等[11]在2013年对北京市儿童口腔健康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主要来自于媒体、教师和父母。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获得口腔将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媒体,其次为社区的宣传,通过医院宣传、幼儿园宣教获取相关知识的较少。经过口腔数字化模拟体验馆教育模式,儿童和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改善,而且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关注也明确改善,提示口腔体验馆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幼儿口腔卫生状况的教育方式。儿童口腔保健是一项长期而覆盖面广的工作,应多部门合作,政府主导,医院、学校、社区、家庭等共同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有计划、系统的口腔保健网络,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服务与管理。口腔医疗保健单位以全市幼儿园及学龄儿童为重点人群,分区分片,通过巡回防治,在学校积极幵展口腔疾病的普査、口腔疾病早期诊断、口腔健康教育、窝沟封闭等预防措施。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儿童日常口腔健康情况,培养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口腔健康的意识。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实施相应的口腔保健干预措施。社区通过定期在居民区开展口腔健康大讲堂、设置咨询点,居民家庭建档等形式,提高家庭成员之间对儿童口腔保健的意识。

猜你喜欢
龋病口腔卫生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美日荷三国口腔卫生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口腔卫生师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