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量化活动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2019-04-19 04:1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步行根治术外科

朱 霞

(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手术是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肿瘤病灶的清除为患者继续生存提供了条件,但是手术导致的各类并发症引起了患者新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降低患者术后不适、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得到推广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目标是令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接受的一切干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各种得到循证支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下,协助患者早期康复,量化活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本文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量化活动措施对胃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6.67±8.21)岁;术式中,近端根治术11例,远端根治术10例,全胃切除术4例。

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7.01±8.03)岁;术式中,近端根治术12例,远端根治术9例,全胃切除术4例。

入选标准:(1)均符合胃癌的疾病诊断,均择期进行胃癌手术;(2)营养状况良好、肢体功能良好。

排除标准:(1)病情波动过大;(2)恶病质;(3)既往肢体骨折。

2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及胃癌术式的比较中,结果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病情观察、饮食干预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以快速康复为目标,制定相关护理计划,包括术前、术中快速康复干预等,以术后量化活动干预为主要护理内容:(1)心理介入:告知术后量化活动概念、活动重要性等,提高患者参与术后活动的能动性[2]。(2)床上活动:按照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术后活动,术后2h利用小枕头将小腿抬高;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将患者床头抬高,角度为30至45度;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如基础的穴位按摩、关节灵活性运动、下肢的抬高降低等[3]。术后2至3h,护理人员以演示、口头讲述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的锻炼,注意评估患者的训练有效性,及时纠正错误姿势;患者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双手抓住床栏、脚蹬床面进行自主翻身,注意避免压迫伤口及坠床[4]。在术后4至6h,在抬高床头(45至60度)的辅助下进行自主翻身,提示患者注意自我保护;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肌肉的收缩、放松练习,以增加肌肉对下肢血管的节律性压迫,加快下肢的血压循环[5];足背屈伸、上肢屈曲及关节的训练等。在术后6至12h左右,患者病情平稳状态下,且伤口疼痛在自我可调控范围之内时,尝试性的进行床上坐起,床头抬高90度,维持3min;随伤口及体力逐渐恢复后,适当延长患者的坐位时间;患者未感觉到头晕、胸闷、疼痛难以控制时,可逐渐过渡到床旁坐立、床旁站立等。注意所有的训练时间均因个体情况而异,避免患者的损伤。(3)下床活动:在术后24h时,进行床边站立后,无视物模糊、心悸等症状时,开始尝试性的行走,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每日下床活动时间安排表,每日活动时间在早、中、晚,暂定计划中第1d活动步数为160至250步、第2d步行步数为205至700步、第3d活动步数为700至1000步,依据患者情况将每日需完成步数进行个体性分配,并进行完成情况的检查[6]。在步行中,保护好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适当更改量化活动计划,以符合患者的实际需要。

1.3 观察指标

评比项目为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术后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自主下床步行距离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在患者出院时,利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相关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得分范围为2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检验结果中P<0.05说明参与比较的项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步行距离及出院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护理效果

3 讨 论

快速康复外科包括治疗、护理、麻醉、检查、营养、康复等内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基于此发展而来,量化活动是依据患者机体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有研究表示[7],一定剂量的活动对人体维持健康、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笔者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量化活动作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常规护理主要注重护理技术的输出,对患者术后渐进性的康复并没有统一的要求。量化活动中依据患者术后具体恢复情况,客观、科学的制定步行计划,合理的将每日生理活动量分配至不同的时间段内,避免了盲目的、集中的活动,免除了过量活动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及伤害,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着重进行量化活动措施干预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肠道蠕动用时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说明术后病情允许情况下,越早进行有计划的运动,肠道功能恢复越快;患者经口进食越早,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机体的康复能力。患者体力逐渐恢复后,按计划阶段性的进行下床活动时间及步行距离的安排,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利于肠蠕动的恢复,还可避免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诸多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相关功能的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活动时的步行距离远高于对照组,证明了量化活动的可行性。

综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中的量化活动措施能促进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增加营养的摄入、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步行根治术外科
魔方小区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步行回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