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与结肠癌发生相关性研究分析

2019-04-19 04:20王笑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阑尾结肠癌阑尾炎

王笑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肿痛科,湖北 武汉 430022)

结肠癌现阑尾炎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但临床中阑尾炎与结肠癌并存的患者并不常见。阑尾炎发病年龄段较广,但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20-30岁的青壮年,所占比例大约为40%。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导致阑尾炎与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外有研究表明,阑尾切除术与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它会导致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1-2]。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切除阑尾是否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它们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迄今尚存争议。本文对20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阑尾切除与结肠癌发生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2015年至2018年本院消化肿瘤科收治的1000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1000名体验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在本院实施阑尾切除术;年龄大于40岁;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由临床病理切片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排除标准:长期吸烟、饮酒者;胆囊切除者;慢性炎性肠病患者;有家族肠癌史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

1.3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由专科护士及医师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经核对无误后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数据表明,阑尾切除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为3.4%,健康患者结肠癌发病率为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肠癌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目前对于结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众多研究表明,饮食、吸烟饮酒、锻炼情况、每周排便次数及家族史等因素是结肠癌的引发因素[3]。目前我国对于阑尾切除术引发结肠癌相关的研究较少。

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认为阑尾是人类机体中没有功能的残余器官,任何生理作用,切除后对人类机体无不良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也更加深入,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4],阑尾与小肠末段的Peger 氏集合淋巴结具有鸟类法式囊的功能,而Peger 氏集合淋巴结是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一部分,骨髓多功能干细胞在其内发育成熟并分化成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B 细胞。而且有研究证明,阑尾中含有参与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5]。电子显微技术的使用证实阑尾中具有发育完好的淋巴器官的形态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阑尾的切除与结肠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的关联。

国内相关文献中,只有少部分研究证实阑尾炎与结直肠癌的阳性关系,陈坤[6]等学者筛查10个城镇的部分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后发现患有阑尾炎的女性患者较普通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更高,并认为阑尾炎病史是结肠癌的引发因素。有研究表明,阑尾具有特殊的淋巴免疫功能,阑尾切除者或者老年及阑尾闭塞者其淋巴组织免疫功能消失,从而引发肿瘤的发生。

本次研究对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调查表明阑尾切除患者结肠癌发生率较普通人群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阑尾切除术是结肠癌的诱发因素之一,对于程度较轻的阑尾炎需要采取保守治疗法,保护患者结肠局部免疫功能,对于阑尾炎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及时切除,同时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积极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及免疫力,规避结肠癌的影响因素,最大程度的降低结肠癌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阑尾结肠癌阑尾炎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