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重症护理方法与体会

2019-04-19 04:20薛倩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监护室病死率重症

薛倩茹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惠州 516003)

严重创伤具有病情进展速度快、病因复杂、易诱发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其会极大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鉴于此,对危重创伤病理必须强化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对潜在的系统或器官功能衰退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监测和护理,可有效减少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争取到更多治疗原发伤的时间[1]。本文选择我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40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就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40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11例男,9例女,患者年龄20-60(43.6±5.2)岁;其中高空坠落6例,交通事故9例,利器损伤4例,其他原因1例;试验组:12例男,8例女,患者年龄22-62(45.3±5.1)岁;其中高空坠落5例,交通事故10例,利器损伤3例,其他原因2例。组间上述一般资料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急诊监护室接受救治,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性较差者需进行重点监护,大脑意识清醒且呼吸循环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均予以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电解质等指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按照急诊监护室基础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生命体征监测:重点观察颅脑损伤、昏迷者了解其早期临床体征变化情况和双侧瞳孔大小、有无对光的反射等。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予以持续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以便掌握循环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并以血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三者关系对输液进行指导。②呼吸道干预:通气障碍是严重创伤患者常见现象,尤其是颅脑与胸部外伤者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对患者呼吸道进行快速检查,使患者保持头颈部偏侧卧位;对于使用呼吸机病人加强气道管理,胸部损伤患者着重警惕肺不张的发生,早期鼓励患者深大呼吸及有效咳嗽等预防肺不张的发生;③深静脉血栓预防:入室即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分进行对应性护理措施,创伤后或术后若无绝对禁忌症,尽早进行下肢空气波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待病情好转、意识恢复后鼓励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协助进行下肢踝泵运动、屈膝抬腿等活动,责任护士密切观察及评估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④疼痛管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掌握其疼痛性质、程度等;护士依据面容或数字评分法等对患者进行疼痛等级评分,针对性给予镇痛镇静药物等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腹式呼吸;进行局部按摩;剧烈疼痛的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镇痛药物或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进行观察,统计两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得到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运用(±s)、(%)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描述,并在对比时各行t检验、x2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比试验组高,其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长,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下表。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

3 讨 论

严重创伤病因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极易引起器官功能衰竭,黄金治疗时间有限,所以护士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给予专业化的临床护理[2]。严重创伤患者的重症监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掌握和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确保其呼吸通畅,做好止血和吸氧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予以补救处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促使其病情稳定并尽快恢复健康。通过实施专业、系统、规范、优质的临床护理,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重症监护救治和住院时间[3-5]。

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可见针对性重症护理对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猜你喜欢
监护室病死率重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