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导诊服务中运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评价

2019-04-19 04:2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人性化纠纷门诊

张 敏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大厂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门诊是医疗机构常设、规模较大的诊疗科室,门诊根据患者不同类型区分不同的科室,并以此作为依据,引导患者进入相应的诊室就诊。虽然医疗机构内部能够较为科学的划分,并做好患者的就诊和分流,但多数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不足,无法准确选择诊室就诊,因此门诊在接待患者时,需要利用导诊台、导诊服务为患者开展服务,以减少患者寻找诊室的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接受治疗[1-2]。本文对所选门诊就诊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人性化服务对门诊患者导诊服务的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12月146例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对比组,73例/组。实验组男37例,女36例,年龄12~87岁,平均年龄(63.78±23.22)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2.51±6.49)年。对比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62.59±23.41)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3.57±4.43)年。患者均在我院门诊就诊和治疗,并自愿参与实验。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利用常规导诊护理,实验组加用人性化服务,内容包括:

岗前培训:对门诊导诊工作进行简要调查,分析不同时间导诊工作频率、工作内容变化,以此作为依据为护理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着重为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宣传教育,并对导诊工作内容、责任进行重新划分,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导诊工作内涵的同时,增加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职业操守,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进行人性化导诊服务,同时制定护理计划。

开展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改善门诊导诊环境、设置导诊台与引导台,扩大导诊范围,设置导诊标语、实施公共服务。改善门诊导诊环境需要由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对导诊台及其周围卫生进行规范和清扫,对导诊台及周围环境进行布置,设置导诊标语,保证导诊台清洁的同时,增加导台的布置,保证导诊台布置温馨、整洁,扩大导诊范围,传统导诊范围仅在导诊工作台周围,人性化护理服务为导诊台配置2名巡视护士,即对不方便、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进行引导护理,由巡视护士引导患者进入诊室,帮助患者排队、就诊。同时在导诊台安装电话、利用轮椅、热水器等设备方便患者与周围群众的服务需求。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态度、形象、环境、服务、引导,20分/项,同时计算总分。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包括导诊错误、服务态度投诉、引导工作不到位。纠纷发生率=导诊错误+服务态度投诉+引导工作不到位/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纠纷发生率,率(%),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纠纷发生率4.11%,对比组纠纷发生率15.06%,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x±s)[n(分)]

3 讨 论

门诊就诊患者在就诊前,存在较为明显的身体不适,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多数患者仅能通过导诊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引导,选择科室并到科室就诊。可见门诊导诊对医疗机构门诊分流、患者就诊存在十分关键的作用[3-4]。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需要到医疗机构的多种医疗设施,同时还存在相对简单、与医疗无关的服务内容,如热水、轮椅、电话等,上述物品、器械无法在各科室设置,因此也需要由导诊护理人员统一管理和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措施,但多利用于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门诊患者的流动性强,因此护理服务开展效果相对较差。人性化服务能够克服门诊护理开展困难,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开展人性化服务[5]。通过人性化服务,能够促进传统导诊服务效果,并增加导诊效率,减少患者投诉。本文对所选门诊就诊患者开展人性化服务,患者对导诊服务质量的评价更高,能够明显发现患者对服务态度、形象、环境、引导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更高,纠纷产生的几率更低,患者对导诊服务满意度的改善,直接促进门诊就诊体验的改善。

综上所述,利用人性化服务开展门诊导诊服务,患者满意度更高,纠纷更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纠纷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