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三策略”

2019-04-19 01:36乔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策略读法文言文

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文言文教学,因此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文言文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帮助他们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方面得以提升,一方面是为了达成将其语文核心素养做为教学目的。基于这个原因,如何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文言文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起来的课题之一。事实上,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点,比如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缺乏,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效率不够高,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差距较大。那么,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当如何针对性地突破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将学生匮乏的学习兴趣激活开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营造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调动,帮助学生快速沉浸于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

1.借助媒体辅助,营造情境氛围

在文言文教学中借助媒体辅助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为学生营造生动化的学习情境氛围。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将《垓下歌》和《大风歌》两首诗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在学生将这两首进行诵读之后引导其进一步思考,刘邦凭什么逆转了和项羽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紧接着,这位教师再一次适时地将与课文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并且及时地带领学生对于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及思想内容做以理解和分析,教师适宜地提问道:刘邦的成功能够带给大家怎样的启示?项羽的失败又使你想到了什么?最后,教师再一次借助多媒体将杜牧、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词人、诗人评价项羽的诗词向学生进行了展示,借此让学生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这样,学生在教师适宜的引领下,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多元化的思考与探究,课堂效果十分显著。

2.引导大声朗读,营造情境氛围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以此为他们营造情境氛围。

例如,在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引领学生针对赵太后的语言进行深度的揣摩并朗读,从而将人物当时讲话的用意和语气还原出来。比如“老妇必唾其面”这句话,这位教师就帮助学生做出:“老妇/必唾其面”“老妇必唾/其面”“老妇必/唾其面”“老妇/(长停顿)必唾其面”等读法设置,紧接着这位教师就组织学生对于这些读法进行讨论实践。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他们发现这些读法拥有如下特点:第一种读法是将决心强调出来,表明出自身坚决的态度;第二种读法是将手段的粗鄙凸显了出来,从而使大臣感到恐慌;第三种读法是将“老资格”表现了出来,以势压人;第四种读法中间是进行了很长的停顿,形象地将赵太后不知如何将自己内心的气愤表达出来这个意思凸现出来,从而才将与其身份极不相符的言语说了出来,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赵太后的真实形象就显现了出来——她深爱着国家,但她也是一名普通的女人,丈夫离世,国家生死存亡,这几种压力使得她早已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衷,现在还要让她亲自送出自己的骨肉,真是令人惋惜啊!通过这样的比较朗读的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地将人物的心灵世界揣摩出来。

以上案例中,借助比较朗读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将文字中埋藏的人情世态得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借此得到了增进。

二、引导批注阅读,推进学习深度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批注阅读十分重要,通过批注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推进学习的深度。

1.引导比较批注阅读

比较批注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理解和认知文言文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与新课文相似的已经掌握过的文言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通过對其的艺术以及写作手法方面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于这类文言文文本的进一步领悟,对其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掌握的更加牢靠。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时,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将《雨霖铃·寒蝉凄切》与之放在一起开展批注阅读,紧接着引导学生对《念奴娇》中的写作手法、感情表达、艺术风格等进行批注,然后再要求学生将其与《雨霖铃》的批注进行对比研究,在学生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他们只需要关注这两篇古文所表达的感情和景物,然后对两篇文章的异同进行分析探究,进而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使用的对比批注教学的方式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提升学生对于古文的认知。

2.引导联想批注阅读

联想批注阅读简单来说是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对于文言文句子所蕴含的涵义进行联想批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参与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对于文言文的综合性理解。使得他们能够搭建出以往知识与文言文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得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一课时,一位教师首先就要求学生对于这篇古文进行诵读,然后再引导他们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进行批注,记录。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加深。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联想批注法的合理运用,使得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加深,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3.引导提问批注阅读

提问批注阅读简单来说是指教师引领学生将自身文言文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在文章内进行批注,然后适时组织学生对于自身的疑惑进行针对性的思考提问,教师对其突破难点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在对文章的内涵能够做到深层次挖掘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师生间的情谊以及自身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陈情表》一课时,一位教师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文章旁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批注,然后在学生阅读完成后组织其进行提问,教师也将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了与之对应的解答。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也就变得深刻起来。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提问批注法的合理利用,将学生在阅读时的重难点进行了引证辨析,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加深。

三、进行适度链接,拓宽学习空间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适度链接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宽他们文言文学习的空间。

1.链接背景介绍

对于高中生来说,造成文言文之晦涩难懂的原因是距离学生来说过于遥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成文时代和创作背景所知甚少。对背景知识的不了解直接在学生与文言文之间拉扯出了一条巨大的鸿沟,导致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困难,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背景知识的介绍环节多加注重,尽最大的努力将学生融入进文言文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更上层楼。

例如,在教学《劝学》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当将荀子的个人简历、教育思想以及提倡的学习方法和理论作为背景介绍给学生。因为这些背景知识与《劝学》这篇文言文的教育意义以及创作原因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可以说《劝学》其实就是荀子的教育思想,只有对这些背景知识做以详细的了解,学生对于这篇文言文的认知和解读才会更加准确。

可见,教师必须意识到背景介绍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重视与运用,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2.链接现实生活

在高中语文所选用的教材文本中,有很多文言文文本对于世人的言行举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现在仍旧可以与我们的生活相互融合,这也就是它能够满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而且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搭建好文言文与生活的桥梁之后,学生只需要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就能对文言文中句子含义加深理解,进而也就逐渐能够将文言文看懂。

例如,在教学《师说》一课时,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话加以理解时,就可以在课堂之初向学生提问,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认为为师者必须比我们年长呢?假使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了比自己年幼,却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博学的人时,你会将他称之为师吗?相信每个学生都对不耻下问这个词语有着深度的理解,明白“达者为师”的道理。

在上述的教學案例中,教师借助文言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出了值得思考的学习情境。在帮助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有所了解的同时,更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弘扬与传承。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需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出来,借此帮助他们的求知欲得以加强,进而使得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以增强,对于文言文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乔荣,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三策略读法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0”的读法和要领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