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2019-04-19 01:36陈小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张若虚陈子昂春江花月夜

【教学创意】

1.以史为经纬。分析初唐诗坛的现状,厘清诗歌进入初唐时期面临的发展窘境,引导学生得出初唐诗坛改革的迫切性,为引进陈子昂等设伏笔。

2.以诗人群为坐标。张若虚的诗歌神话并非独步江湖,与他同时或先后登上初唐诗坛的诗人,之于初唐诗歌绮糜婉错之风的转变功不可没。

3.以诗证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诞生正好是对初唐诗歌经历了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诗意诠释,同时坐实“盛唐气象”的出现绝非忽如一夜春风来。

【教学内容】

本文选自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高教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诗歌单元。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进行审美联想,体会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境和优美语言。作者张若虚以这篇《春江花月夜》压倒全唐,光耀千古。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起来,意象有主有从,富于变化,意境高远深邃,淡雅幽净。远远超出了隋炀帝等人的同题创作,成为千古绝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盛唐诗歌诞生之前唐代诗坛的现状。

2.掌握张若虚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3.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能力目標

1.鉴赏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情理互蕴的艺术手法;

2.分析诗歌在谋篇构思,传情达意等写作方面的技巧。

情感目标

1.借助诗歌的艺术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感悟人生,陶冶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

1.领会掌握诗歌写景的非凡技巧和由景到情到理的过渡衔接技巧。

2.品味诗歌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认识诗歌由景及情,由情入理,生发出的对人生和宇宙的终极思考。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以及诗歌特点,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词——句——篇,景——情——理,本着宏观把握、整体感知的原则,主要使用讲授法、朗诵法和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意象导入(5分钟)

中国文学和绘画创作中,一些约定俗成的、有特殊意蕴的意象,千百年来,文人画家都用这些空灵多姿的意象,传情达意,寄托思想。《春江花月夜》集五种意象于一体,意象玲珑斑斓,课前通过查找资料,大家已经了解了诸如“春来发几枝”“忽如一夜春风来”“大江东去”“月是故乡明”“夜来幽梦忽还乡”“却话巴山夜雨时”等诗歌意境,现在我们就进入《春江花月夜》诗情画意的世界。

2.初唐诗坛(5分钟)

(1)初唐诗坛之“四杰”

初唐诗坛需要注意的是陈子昂的诗歌革新及其“复归风雅”的主张和初唐四杰“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创作实绩。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王勃说他们“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他们不凭借政治势力和出身门第,完全凭着自己的创作登上初唐诗坛,上承陈梁,下启沈、宋,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擅长五律。人们熟知的名句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等。“四杰”代表了当时诗歌革新的方向,他们的诗歌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范围,杜甫《戏为六绝句》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肯定了“四杰”的历史地位。

(2)初唐诗坛之陈子昂

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但他始终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所谓“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他在诗歌创作上倡导“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以复古为革新,主张继承建安风骨、正始之音,为唐代诗歌踏出一条浪漫主义大道,通向强烈的政治性、崇高的思想性和爽朗遒劲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诗歌境界。

(3)张若虚的诗歌神话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时期的诗人,大致与陈子昂等人同时登上诗坛。由于史传无确切记载,其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称为“吴中四士”,以《春江花月夜》创造诗歌传奇。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但作者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盛唐诗歌以意境取胜的审美标准,提供了成功的范式。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春江花月夜》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指出了该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初唐诗坛的这三股力量,互相鼓荡,共同作为,有力地扭转了初唐诗坛贞观诗风和上官体的流弊。“四杰”反对纤巧,提倡刚健;陈子昂主张“比兴言志”;张若虚诗歌兴象玲珑。而“刚健”、“言志”、“兴象玲珑”正是盛唐诗歌的突出气象。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盛唐诗歌的诞生,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那么轻松浪漫,而是有其艺术上的继承发展的,王杨卢骆、陈子昂,张若虚等都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做了重要的艺术准备,盛唐诗歌的大幕是由他们共同开启的。

3.诵读——整体感知(15分钟)

课堂上老师先范读,接着学生齐诵,整体感知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意象、游子在外的情感、宇宙人生的哲理以及整个诗“哀而不伤”的情感笔调。引导学生把握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释之理,让学生边吟诵、边联想、边思考:5种意象,36句诗,252个字,何以让我们生发一种由外而内、由浅及深的体验:景的审美、情的共鸣、理的认同?生命与自然、与宇宙的契合竟如此和谐。由此激发出的对诗歌的喜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崇敬是那么强烈。(教学目标自然实现)

4.赏析——突破重点难点(10分钟)

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写景句、抒情句、议论句,注意写景中隐含的时间推移,随着“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的渐次呈现,随着歌诗意境的扩展,江畔伫立、叩问宇宙的诗人本身也成为了诗歌的第六种意象,诗歌所延伸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都是由第六种意象绾结而生发的,诗人思接千载,连续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天才的构思,神来的意境。由实及虚、由叙到议、由描写到抒情,不著痕迹,天衣无缝,笔法婉致,不由学生性情摇曳,思想碰撞,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情感的激荡和思想的感悟中突破。

5.延伸——感悟人生(5分钟)

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之后,趁着学生思想情感的余波,教师就势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瞬间,学生的感悟会随着沸腾的血液流遍全身,“此中有真意”的感慨便也脱口而出,对什么是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也就有了真切的感受,陶冶性情、培养兴趣的情感目标也就巧妙地实现。重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语言节奏与情感节奏的呼应,做到有感情地诵读,我认为这时候是诵读最易出彩的时机,可以叫学生单独朗诵,为背诵打好基础。

6.讨论练习——拓展能力(5分钟)

(1)凭记忆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这些句子是自己的感受最深和最容易记住的?(教师插讲钱钟书与杨绛互对背诗的典故,算作对这个问题的侧面回答)。

(2)分析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

(3)拓展三个写作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作者情志与作品辞采之关系:为文造情?为情造文?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有句无篇与有篇无句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

情寄八荒之表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

7.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写一篇《春江花月夜》的赏析。

板书设计:

陈小蕊,甘肃省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张若虚陈子昂春江花月夜
Canción para subir a Youzhoutai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陈子昂毁琴成名
春江花月夜
从张若虚到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