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探索

2019-04-19 01:35陈勇京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学改革

摘 要:在来华国际学生本科学历教育的考核过程中,课程讲授和课程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随着这种教考合一考核模式弊端的显现,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阅读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效果开展调查分析,发现教考分离考核模式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还有助于提高国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汉语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教考分离;教考合一;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勇京,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助教。(天津 30007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44-03

来华国际学生在本科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对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模式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需求更为明显。如何在考核过程中体现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考核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问题值得深思。目前相关人员对于高等教育阶段考核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重要性的阐述以及“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环节介绍方面,如“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制度建设、对考试试卷的要求等宏观方面的论述。而对于某一学科,或者该学科某一课程体系综合性的考核体系的研究尚不多见。对来华国际学生本科学历教育中考核体系探索的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通过两年来对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专业阅读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要求和阅读课程的特点对其进行探究,并对完善教考分离考核模式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深化教考分离改革。

一、教考合一考核模式的弊端

在来华国际学生本科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国际学生国别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多年来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课程讲授和课程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一人承担,这种教师“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教考合一考核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国际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但同时也使国际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产生了依赖,导致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实现。并且这种评价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考试内容基本都是课上所学内容,考试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通过考试引导国际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汉语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教考合一考核模式长期以来对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教考分离考核模式探索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汉语言文化专业是天津师范大学面向来华国际学生专门开设的本科专业,本研究主要以该专业开设阅读课程的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 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实施过程。笔者分别用两个学期对开设阅读系列课程的一年级、二年级进行研究,每个学期分别研究一个年级的阅读课程授课和考核的情况,包括所使用的教材、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效果、原有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成绩。重点对授课内容及考核内容进行研究,结合课程原有教学目标进行对照分析,制定出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并完善教学大纲。

第三个学期进行标准试题库的建立工作。建立试题库是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基本条件及重要环节。两个年级的阅读课教师根据已完善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在考虑同一年级开设的不同课程之间互补性的同时,兼顾该课程不同年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以更好地建立题库。

第四个学期通过对课程的梳理和标准试题库的建立,在开设阅读系列课程的年级中,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开展考核,同时及时收集试点班级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

2. 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实施效果调查研究。第四学期期末考试后,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国际交流学院一、二年级汉语言文化专业的106名国际学生以及4名阅读课教师进行调查研究。虽然调查的教师只有4名,人数较少,但4名阅读课教师均有10年以上汉语言文化专业阅读课教学经验,具有一定代表性。

总体来看,实施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其结果令人满意。80%以上的国际学生对阅读课程期末考试实施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学生普遍认为实施教考分离后,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相对于以前教考合一的考核模式,一半以上的国际学生认为考前没有特定范围,考试内容从题库出题,这样的考试更加公平,并且更能考察出真实的阅读水平。4位阅读课教师也均支持教考分离考核模式,老师认为,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同时还能保证考试公平性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40%的国际学生觉得实施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后,学习压力加大,其中20%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考分离考核模式,阅读成绩相较以前下降幅度较大,对此种考核模式非常不满意,以至于在学期末的生评教中,阅读课教学效果一项,有近20%的学生给出较差的评价。4位阅读老师则表示,实施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后,教学工作量明显加大,在试题库更新方面,也存在着更新速度慢、任务重等问题。

3. 完善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建议。通过对阅读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实施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考分离考核模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提高国际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综合汉语水平。而教考分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解决。

(1)完善试题库。试题库的试题考察内容应与实际教学依照的大纲一致,与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相符。试题库应该是动态的,在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要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完善试题库。此外,无论从试题题型还是试题内容,都要做到与时俱进,试题库中的一些老、旧内容,要及时删除。这看似会增大阅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如果将完善试题库的工作与备课、布置作业等结合起来,工作负担会大大减少。

(2)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教师应引导国际学生注意知识面的覆盖,纠正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尤其对于一些还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在教考分离考核模式中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逐步提高综合汉语水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师生中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同时,学院还应加快推进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在汉语言文化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行的速度。

(3)优化教师评价形式。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模式后,由于一部分学生在生评教环节中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笔者建议不完全靠生评教一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学院可以采纳引进多种教师评价形式,比如增加同年級各科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等。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两年来对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化专业阅读课程教考分离考核模式的探索和实施效果的调查分析,本文发现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能真正提高国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汉语的综合水平,有利于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今后笔者将继续完善与推进教考分离考核制度,从而全面提高来华国际学生本科学历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颂浩.汉语阅读教学研究[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

[2] 陈贤纯.对外汉语阅读教学16讲[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 钱旭菁.汉语阅读中的伴随性词汇学习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5-142.

[4] 王彩丽.现行教考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5):53-54.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