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略谈

2019-04-19 04:35师玉花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师玉花

摘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语言美、构思美、思想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应用的范畴。

一、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二、情感与课文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素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忧愁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詩,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入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莲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步在清华校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一种风韵呢?由此,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我接着用低缓而委婉的语调将全文朗读一遍,学生带着自己的遐思冥想,去欣赏作品描绘的素雅朦胧的景色,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沉浸在散文所表现的意境中。这时,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三、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仪态风度等诸种因素不断表现出来的特具特征的审美风貌,是语文教师人格、品性、素养的再现,是不断创新、走向成熟,走向臻美的标志。

语文教师人格、品格、师德的高尚,是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风格的决定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浓重与丰富,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风格,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内隐的要素。教学语言的精炼、精确、精妙,言之简约、言之有序、动情生趣;教学方法的新颖,巧妙、独创,或善读,或善导,或善点,或善评,或善启,或善讲;教学的表情美、体态美、风度美。这是构成语文教学风格的外显的的要素。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或严谨,或庄雅,或蕴味,或理智,自然而不做作,以简练、明白、严密的逻辑力量取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或谐趣,或潇洒,可明畅,或雄健,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美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单一性“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既庄雅又谐趣,既严谨又潇洒,既雄健又委婉,既蕴味又明畅,既善表演又善导演,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1.利用媒体激趣。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必须有一个出色的开头,有一些教师往往不注重课文的导入,或者只是简单地当成了敲门砖,当门敲开了,砖也就扔了。魏书生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另外,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很适合朗读。这时,假如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培养培养学生美好情操。

语文教学具有美育功能,除了让学生有美的感染,更重要的是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懒惰依赖思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观念淡薄,志向不明,奋斗精神不够,教学中要善于纠偏正误。《最后一课》的爱国主义情操,《记一辆纺车》中的艰苦朴素、艰苦奋斗思想、《俭以养德》的节俭精神,《理想的阶梯》中的奋斗精神等。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能直接化为学习的动力。

六、留给学生空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背诵,它更具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散,因此更要求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有意思”作文教学对教师有一定的考验,要求教师要在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中总结创新出新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新的启发。

七、展活动锻炼学生,将新奇带入课堂。

教师要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把故事概要与自己想到的东西写下来,不限字数,接着读一个相似性的故事,再让学生把心中想的写下来,不断循环,直到写下来的字数达到二三百字,接着再让学生将自己先前写的连接整合在一起,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可以经常性的摘读一些名人说过的话,让学生做一些关于作文的小游戏,例如,让学生进行接力游戏,教师先传达一句话,接着下一个学生必须理性地接出下一句,不断地接下去,没有接上的学生可以象征性的惩罚一下,比如表演一下才艺,这样的活动可以形成轻松的氛围。这些都是属于“有意思”作文教学的范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在课前将一些小事物展示给学生,或者讲述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发觉作文其实是很奇妙的。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自己首先不能讳疾忌医,抱残守缺。因为“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安”。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把天空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丰满。

课题编号:JCJYC18011613

(作者单位:商水县希望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