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

2019-04-20 10:09缪月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胃脘脾胃穴位

缪月红

(如东县中医院中医护理门诊,江苏 南通 226400)

胃脘痛证型中,脾胃虚寒型比较常见,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胃失和降、脾胃气虚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不适、四肢畏寒、神色倦怠,脉搏沉细,舌苔白、薄。临床治疗胃脘痛所采用的常规西医疗法,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但复发率较高,而长时间口服西药,极易损伤肝肾脏器功能[1]。鉴于此,本文特此基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实施了中药穴位贴敷以及隔姜灸治疗,效果满意,以供临床有效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观察对象为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均为本院门诊于2018年11月--2019年03月接收,经胃镜检查,根据《中医内科学》予以确定。排除癌变、消化性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疾病、胃下垂的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探讨,包括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包括13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24-58岁,平均(46.8±7.7)岁;常规组包括14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22-59岁,平均(46.9±7.8)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为患者服用文中健脾汤药,2次/d;同时再予以西药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剂、胃保护剂、抑酸制剂等,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积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并指导患者合理科学饮食。

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治疗护理,即(1)中药穴位贴。以白芥子散为主,再辅以肉桂、吴茱萸、丁香、白芷、白胡椒、细辛以及生芥子等中药,研磨成细粉,保存待用。选取中脘穴、神阙穴、双侧胃俞穴、双侧足三里穴位、双侧脾腧穴。采用黄酒、甘油将中药粉制作成为糊状,在一次性敷贴中心部位放置适量药泥,然后贴敷在所选穴位上。贴敷7h/次,1次/d,一个疗程为期1周,总共贴敷2个疗程。(2)隔姜灸。将生姜切片(厚度0.2-0.3cm,直径3-4cm),用针将姜片中间刺数个小孔,然后再将姜片放置于中脘穴以及神阙穴位上,用艾绒制作椎形艾炷(高度1cm、直径0.7-0.9cm),将其放置在姜片上,然后点燃艾炷,3-5状/次,期间注意保护患者皮肤,1次/d,一个疗程为期1周,总共贴敷2个疗程。(3)知识宣教。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通俗易懂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说明中药穴位贴、隔姜灸治疗的效果以及促使疾病转归的意义,消除患者疑虑,让患者放心的接受治疗。(4)情志调节。及时与患者交流,主动问询有无不适,以便于及时纾解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临床疗效,即临床主要体征、症状彻底消退,证候积分降低95%以上视为痊愈;临床主要体征、症状改善显著,证候积分降低70%-94%,视为显效;临床主要体征、症状基本减轻,证候积分降低30%-69%,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视为无效。总体疗效为痊愈+有效+显效的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汇总分析研究数据,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检验结果,以[例(%)]描述计数资料,检验差异以x2表达。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研究组整体疗效达96.00%,常规组整体疗效达8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整体疗效对比

3 讨 论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证型的胃脘痛是因为脾虚时间过久,或者是机体脾气阳虚时间过久,导致脾阳受损,或者是因为患者喜好生冷饮食,导致脾阳受损,越来越虚弱,难以温煦肠胃,内里寒气加重所致。故而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证型的胃脘痛患者,主张温经祛寒、温养脾胃[2]。现阶段,临床常用西药与热敷结合治疗方案,疗效尚可,但长时间口服西药,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而在胃脘痛治疗方面,传统中医护理特色疗法的优势越来越备受临床认可。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利用药物对人体相关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机体经络,以此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效果确切、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可直接作用于病所,相比于传统给药方式,中药穴位敷贴无需肝脏过滤、胃肠灭活,所以安全性较高,应用前景较为广阔[3]。隔姜灸是一种灸法,其效果备受临床青睐,特别是针对虚寒型疾病的治疗,疗效更为突出[4]。生姜性温、味辛,作用于胃、脾、肺经,艾绒可以祛寒温中,燃烧容易,味道芳香,通过燃烧的温热作用,与生姜的效用相结合,进而达到补脾益胃、温中祛寒、扶正固本以及行气活血之功效。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整体疗效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4.00%(P<0.05)。充分证明了中药穴位贴敷与隔姜灸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猜你喜欢
胃脘脾胃穴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乔振纲谈脾胃病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