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2019-04-20 10:0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湿性换药骨科

肖 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 骨科,湖北 武汉 430056)

前 言

骨科伤口因多种原因造成,手术切口感染、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开创性创伤等,由于骨科伤口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是上皮组织损伤,且若不注意处理,容易受外部细菌感染[1]。因此,针对骨科伤口患者需引导其检查创面、清除脓液、更换敷料和包扎等换药处理[2]。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患者并不能得到更好治疗效果和痊愈效率,因此加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护理上进行优化,能够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本文对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骨科伤口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其治疗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中有15例女性,15例男性;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38岁,平均年龄为50.49±3.76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为2.84±0.12年。对照组的患者中有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39岁,平均年龄为51.67±3.61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为2.62±0.20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一般资料中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如帮助患者进行包扎,清除创面,进行定期更换敷料等。

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上融合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护理人员需进行学习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对其充分了解后,针对不同性质创面的患者应用该理论可进行制定个别护理。

第一,湿性清创。对患者采用无菌性的清创操作,首先对患者的伤口创面采用碘伏进行消毒后;其次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脱碘清洗,针对有味道的伤口可用双氧水冲洗;然后用干燥无菌的纱布对伤口进行擦拭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伤口结痂的情况选用锐器联合美盐、水凝胶敷料等水胶体自容进行伤口清创,使坏死组织自溶,提供理想的湿润环境。取用刀片在干痂上划十字,为了能够保持湿性的去痂,在干痂上布满水凝胶类的外贴敷料,也可使用3M透明膜,如此一来可减轻患者在去除痂皮时产生的疼痛。

第二,湿性愈合环境。针对渗血严重的伤口,应采用泡沫敷料、藻酸盐类敷料进行有效止血;针对感染严重的伤口,可使用3M透明保护膜;针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应使用银离子类敷料进行消炎,同时还能对伤口进行消毒。针对肌肉层组织、关节囊或骨骼被破坏的伤口,应用外科清创或者使用水凝胶敷料对硬痂进行软化,然后根据伤口出现渗液多的情况,取用吸收性较好的泡沫敷料对伤口适度按压30s;针对易感染的伤口,可使用双重敷料,如美盐+泡沫银敷料。如发现肉芽新鲜的伤口,先用盐水浸湿纱布,然后湿敷在伤口上,采用溃疡糊对创面进行填充后,用纱布或敷料进行覆盖、包扎固定。

第三,更换敷料护理。护理人员需每天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并对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此作出护理调整对策;需每天按时更换敷料或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可使用镇痛剂进行镇痛,防止患者应过度的疼痛出现应激反应,降低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更换敷料的时候,可耐心指导患者和家属换药的步骤,关心患者的伤口治愈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针对患者的伤口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分析,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疼痛感越轻;调查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s)表示伤口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使用t检验;用率(%)表示患者的换药次数,使用 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那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伤口换药次数比较

根据表1中的对比数据所示,实验组的换药率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伤口换药次数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6.45±2.34天,对比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0.97±2.41天,实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比(例,±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比(例,±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t值 P值实验组 30 7.46±1.31 3.21±0.36 5.53 <0.05对比组 30 7.57±1.29 5.68±0.47 2.49 <0.05 t值 - 0.14 11.08 - -P值 - >0.05 <0.05 - -

3 讨 论

伤口湿性愈合指的是伤口局部的湿润,不会形成结痂,而且能促进肉芽重生的一种治愈方法。所以在护理中创造一种近似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使肉芽重新生长,对皮肤细胞的分裂有促进作用,从而使伤口的完整愈合[3]。在常规护理中,对患者的进行伤口愈合,不但降低患者愈合效率,还使患者时常饱受伤口的疼痛感。因此,在常规护理中加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不仅能够使患者伤口快速愈合,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4]。根据本文的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6.45±2.34天,对比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0.97±2.41天,实验组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护理中,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水溶性清创,不仅能够为创面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水分,防止干燥引起的伤口表皮因干燥引起的张力增强造成瘢痕生长,加速愈合。在湿润的环境下,有利于促伤口愈合的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还有利于保持细胞活力,针对伤口渗出液采用吸收性敷料,湿润环境使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增高,进而促进角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5]。之所以使用银敷料对感染性伤口进行愈合护理,是因为湿润能使白细胞功能增强,白细胞介导吞噬细胞发挥杀菌能力,从而达到抗感染的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实验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口的湿性愈合环境缺氧不但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而其中微酸环境能够促成纤维细胞生长,有利于创面修复,而且能够有效调节创面的氧张力,保护新肉芽,还能减轻疼痛。

总结以上讨论,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在骨科伤口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猜你喜欢
湿性换药骨科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新型湿性敷料在脊髓损伤患者压疮创面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