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中轻质油藏产量预测新模型

2019-04-22 02:00刘美佳周凤军陈存良孙广义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含水油层投产

刘美佳,周凤军,陈存良,孙广义,杨 明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

渤海南部BZ油田是典型的河流相中轻质油藏,主力开发层位渗透率平均值为1 883 mD,地下原油黏度 9.38 mPa·s~22.8 mPa·s。该油田 2009 年投产,采用水平井注水开发,高峰年产油160×104m3。但是,水平井见水后,含水快速上升,产量递减迅速,目前ODP开发井的产量已降到了48×104m3。2014年以来,油田通过实施20井次的综合调整,以及每年新增3~6口调整井减缓递减。而投产的新井同样初期产能较高,但低含水期过后递减仍然较快。为了研究清楚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本文调研了大量文献[1-8],但是研究递减规律最为经典的阿普斯(Arps)递减曲线、翁氏模型、Logistic产量预测模型等,通常是基于油田实际数据的统计规律得到的,缺乏理论基础,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油田自身特点,因此,认为需要结合油田自身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开发因素等建立适合本油田的产量递减模型。

1 相对渗透率计算新模型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9-15],常用幂函数或者指数函数来分析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而BZ油田的相渗曲线按照上述两种关系回归,相关性均不理想(见图1、图2)。

图1 BZ油田相对渗透率拟合图(幂函数)

图2 BZ油田相对渗透率拟合图(指数函数)

研究发现,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对数与含水饱和度呈现两段直线关系,两段的斜率不同(见图3),可用式(1)~式(2)描述:

图3 BZ油田油相相对渗透率拟合图(两段直线法)

其中:Swt-两条直线交点处对应的饱和度值,可联立式(1)、式(2)求解。

求得Swt=0.47。

由分流量方程:

可以得出,fw与Sw的关系,差值可得出Swt=0.47时,fw=0.72。

分析认为由于该油田储层物性好、流体性质好,见水前水线推进相对均匀、无水采油期较长。但水平井一旦见水后,初期水平段点状水淹,含水上升加快;后期水平段多段水淹,曲线发生偏折。

2 产量递减方程推导

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情况下,不考虑井间产量差异,可以根据公式(4)计算油田产油量。

其中:

式中:K-油层渗透率,μm2;h-油层厚度,m;n-生产井数;B-原油体积系数;μo-原油黏度,Pa·s;ΔP-生产压差,Pa;Re-供油半径,m;rw-井径,m;S-表皮系数;q(t)-产油量,m3/s;Sw-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小数;Kro(Sw)-油相相对渗透率。

在注采平衡条件下,由物质守恒定律得到:

式中:V-油层体积,m3;φ-油层孔隙度,小数。

式(4)~式(6)联立并积分得:

式中:Swc-初始时刻油层含水饱和度。

当 Sw<Swt,将式(1)与式(7)联立,推导得到:

当 Sw≥Swt,将式(2)与式(7)联立,推导得到:

式(8)~式(9)即为本文提出的产量预测新模型。

图4 BZ油田开发井开采曲线

递减阶段累积产量为:

图5 BZ油田开发井实际与模型计算产量对比图

3 矿场应用

以BZ油田初期投产的ODP开发井实际数据为例,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2009年3月起,BZ油田开发井分批实施、分批投产,第33个月ODP方案所有开发井实施完毕,油田也进入了递减阶段(见图4)。

由于前面已计算出该油田Swt=0.47对应fw=0.72。参考图4开采曲线,fw=0.72为油田开始出现递减(第33个月)后的第40个月(亦即:从投产开始第73个月)。这样,以第33个月为预测起点,以其后第40个月为分界点,用公式(8)、(9)分别计算,两个阶段的递减模型。

对比实际产量数据与新模型计算结果(见图5)。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分段预测模型法”计算结果与实际两个递减阶段的产量数据极为接近,精度高达90%。充分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可靠,可以用来预测油田递减期产量,为指导油田产量中长期合理规划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油田递减期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4 结论

(1)结合油水相渗曲线、物质平衡方法,考虑BZ油田本身储层、流体性质,建立了一种反映油田本身地质油藏特征的产量预测新模型。

(2)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够准确预测油田产量。模型建立方法简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含水油层投产
350MW抽水蓄能机组投产发电
世界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白鹤滩15号机组投产发电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层动用技术界限研究
2 0 1 2年全国投产炼钢转炉及炼铁高炉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