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课堂要做到“三活”

2019-04-22 01:22张娟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数学

张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努力构建学生喜欢的高效课堂,用活教材、灵活教法、激活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一、用活教材

1. 注重知识的生成,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数学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生成,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化、分解,再进行整合处理,让教材适合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在研读课标,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结构和编写的意图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灵活整合教材内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对于《百分数的意义》的备课,我根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重点,设计了4个学习提纲供学生思考和理解百分数的概念:(1)请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一个百分数;(2)请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一个百分数;(3)请画一幅画来表示百分数;(4)请用除法算式来解释一个百分数。

2. 发现身边的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重组、拓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和教学过程,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活动、问题、练习题等。比如,把教材里的人物改成班上的学生,把难以理解的例题改成生活中的事例,把教室里上课的情景模拟成教材里的情景图,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会更加深刻。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我根据教材设计了“估一估你带来的物体有多长”“量一量”“说一说你量的方法”“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等有趣的数学活动。在《位置》一课的教学中我提问:“某某同学的位置可以用什么数对来表示?”“这个数对表示的是班上哪个同学的位置呢?”在学习《时间、路程、速度》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上学或放学所走的路程是多少?所用的时间是多少?速度是多少?”这些鲜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立即置身于生活的数学情景中,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

二、灵活教法

最成功的教学是“让学生喜欢你及你的课堂”。教法灵活,有温度、有激情,能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定充满探究的活力。探究新知是课堂的核心,是教师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交流平台,展示是知识生成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会创造出很多惊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课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想、生动地议、放开来说、大胆地做,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探究,学生才能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些知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设计了新颖的动画课件,演绎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过程中理解广义的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课件展示出两个一样大的角(第一个角的边长一些,第二个角的边短一些),我提问:“你们猜一猜哪个角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说第一个角大,有的说一样大。紧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角来比一比,学生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只是角的边长短不一样而已。最后,我用课件演示把两个角进行移动,两个一样大的角正好能重合在一起。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2. 善于运用直观的学具。直观的学具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正方体的魔方、长方体的牙膏盒、圆柱的茶叶罐和小皮球等学具。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种物品,并动手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继而发现每一种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班上汇报。经历了“观察—实验—发现—总结—运用”的探究操作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得清楚明了且印象深刻。

三、激活学生

1. 引导学生高度参与,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的兴趣热情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高度参与了课堂学习,思维就活跃了。课堂上教师要激活学生,就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点,有高度尊重学生的态度,有亲和仁爱的情怀。教师要善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手要动起来,都来画一画、量一量、称一称、折一折、摆一摆、算一算;眼要动起来,都来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脑要动起来,把感知到的事物与数学思维相联系,提升对数量和空间的认识;口要动起来,师生、同伴交流能产生更多思维碰撞的火花。教师要给予学生“动”起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体会、感悟和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 善用鼓励性的话语、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但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有效的教学评价,尽可能多地使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期待,进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当中。如我就《毫米的认识》一课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练习题进行提问时,一个学生回答说:“小明的身高120毫米。”其他学生听了不禁哄堂大笑。这时我并没有跟着一起笑,而是鼓励他勇敢发言,并引导他尽快寻找正确答案。我问:“120毫米是多少厘米呢?”他答:“12厘米。”我又说:“请你看看你的尺子,12厘米有多长?”他看了看尺子,也笑了,马上把答案改为120厘米。一句及時的肯定、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足以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接收到老师的激励信号之后,会变得更加自信,小手举得高高地争着发言。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要保护好他们大胆发言的欲望和勇气,并及时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