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多数大学生不想当科学家

2019-04-22 07:4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清源生产力前景

“多数大学生不想当科学家”,并不能和“大学生太物质”“国家未来前景堪忧”画上等号;不想当科学家也并不代表一定拜金,并不意味着不尊敬科学家、不崇拜科学。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生都想着当科学家,那恐怕才是不正常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才是社会的常态。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存在着多种运行机制,也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有多种选择,有多种追求,有多种机会。当然,对一个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家就是先进生产力的制造者和贡献者。对科研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这一方面需要吸引愿意从事科研、能够从事科研的优秀人才顺畅地进入到科学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得体面、尊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这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应有的面貌。

(摘自赵清源《不想当科学家的大学生未必不是好学生》)

点赞

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发布的《大学生使命担当调查研究报告》显示,58%的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僅有15%的大学生希望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专家。于是,舆论界有了“多数大学生不想当科学家”“大学生太物质”“国家未来前景堪忧”之类的感叹。赵清源针对这一观点发表了一篇反驳性时评,从“社会常态”和“多元社会”两个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合理性。同时,作者又呼吁全社会重视科学,体现出作者辩证、理性的思考。

猜你喜欢
清源生产力前景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来不及生产力
“一根筋”的古清源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一根筋” 的古清源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