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病因分析及防治

2019-04-23 08:32安莉李宗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凝肝素下肢

安莉,李宗敏

(1.日照市中心医院母婴保健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中心医院产科,山东日照 276800)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严重的周围血管并发症,此种病症对产妇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从而良好的治疗时机便显得尤为重要,产妇应在最佳的时机接受治疗,才能使身体症状被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该文主要对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该院收治的4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 22~41岁,平均年龄(29.8±1.9)岁,经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40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6例。患者的年龄、生产方式、生产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该次研究,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医护人员让患者保持卧床、抬高患肢、溶栓抗凝,在不断治疗的过程中,急性期中的婴儿运用人工喂养的方法,急性期患者应减少活动,从而防止血栓脱落,并且避免用力,卧床中患者下肢的位置可以变换,足部还可以进行伸屈运动。同时,患肢应该抬高30°左右,从而有利于静脉回流,使水肿、疼痛的情况获得好转,对于肿胀明显的产妇而言,便可以对其运用芒硝500 g,冰片5 g,将其放进特制的棉布袋中进行外敷,每天敷2次,2 h/次,以清热消肿止痛,便可以运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1]。此外,在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急性期的患者而言,医护人员便应浅静脉输入尿激酶30-50万U到患者的患肢,每日注射1次,夜间向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7~10 d便可以停用尿激酶,对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12 h为1次,患者口服华法令2.5 mg,每天口服1次,持续的周期为7~10 d。并且医护人员向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与复方丹参20 mL进行静滴,1次/d,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注意事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该先于华法令口服,华法令的起效作用较慢,用药早期便可以诱导血栓的形成。此外,运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使用前检查仪器接口是否完整,检查无异常现象后运用大小合适的充气腿护套,使产妇的两下肢放置于压力带中拉锁固定,腿部与压力带的接触面能够容纳一指为最佳,使接管口与压力带的接口连接,压力值为80~110 mmHg之间。同时,压力从小到大依次调高,顺序为脚部、小腿、膝盖、大腿由上至下,从而顺次反复增加释放压力,治疗30 min。

1.3 判断标准

对产妇下肢深静脉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了解最终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下肢深静脉出血的原因

通过实验可知,产妇下肢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的产生比例大于血流缓慢、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产妇下肢深静脉出血的原因

2.2 产妇下肢深静脉出血的治疗效果

通过实验可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出血症状消失人数多于好转、无效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产妇下肢深静脉出血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常见性的病症,倘若妊娠时胎盘中产生大量的雌性激素,足月时便会达到最高峰,进而大量雌激素便会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形式的凝血因子,此外,在妊娠末期的时候,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也会不断增加,但是天然抗凝蛋白的活性便会有所降低,纤溶系统会受到抑制,进而血液便会处于高凝的模式中[2]。通过实验可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具有关联度,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占据90.48%,血流缓慢占据4.76%,产后活动少占据2.50%,剖宫产占据2.50%,下肢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的产生比例大于血流缓慢、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中39例消失,2例好转,1例无效,治疗后下肢深静脉出血症状消失人数多于好转、无效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静脉注射肝素的基础上,便能迅速达到抗凝的效果,其能够调动内源性胞浆素原发挥溶栓作用,肝素与华法令在母乳中的分泌数量都较少,但是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仍然可以使用,其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3]。在产妇卧床休息的情况下,下肢肌肉便会较为松弛,血液流动速度会较为缓慢,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会逐步增加,在运用此种方法对产妇进行治疗的时候,便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溶栓与抗凝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也能预防此种病症的发生,最终,产妇出院时间将会提前,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

猜你喜欢
高凝肝素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