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19-04-23 08:32王通斌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肝素下肢血栓

王通斌

(嘉祥县疃里中心卫生院,山东济宁 272415)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血管外科中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指的是下肢静脉血流异常,使得静脉处凝集血流,并阻塞静脉腔,从而严重影响静脉血流,进而引起一些相关的并发症[1]。因此该文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即对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 27~74 岁,平均年龄为(52.3±3.4)岁。 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51.4±2.5)岁。两组基础信息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级排除标准[2]: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诊断标准,术前经彩超检查下肢血管显示深静脉畅通,且无严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无全身其他不耐手术疾病、无下肢血管手术史、硬化剂注射史等,排除对该次药物过敏者、存在用药后血小板减少史者、术前检查肝功能异常者。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该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分段剥脱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该药准字H20060190)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用法用量为:腹部皮下注射,注射剂量4 100 U/d,1次/d,持续治疗4 d。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异常、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出血,则需立即停止注射。而对照组不使用抗凝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深静脉形成等发生率、随访神经损伤和疾病复发情况以及生存质量 (采用SF-36量表[3]评定,包括情感、生理、躯体、社会等,评分高低与生存质量高低呈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t值用于文中计量资料检验,χ2用于文中计数资料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切口出血、浸透敷料出血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义;而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较对照组1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2.2 两组随访结果对比

经随访,观察组在神经损伤发生率和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随访结果对比[n(%)]

2.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在生存质量上,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7 3.5±2.6)*6 1.2±2.1(7 5.1±3.5)*6 2.1±1.5(7 4.5±2.8)*6 0.3±2.4(8 0.3±2.5)*7 1.2±1.2

3 讨论

在临床上,下肢静脉曲张较为常见,其指的是下肢静脉由于血液淤滞、管壁较薄而发生迂曲和扩张,其多发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站立工作以及肥胖群体中,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针对该病症,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种病症一旦发生,则患者缺乏显著的临床症状,且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难度均较大。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术式即为腔内激光闭合术,其最大的优点为微创,但术后若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会对患者的手术疗效产生严重影响[4]。而作为一种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作用即为抗凝和抗血栓形成,其给药途径主要为皮下注射,岂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且可有效发挥抗血栓形成的效果。通过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用该药物,其不仅能有效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疾病复发率以及神经损伤,进而提升其生存质量[5]。该文的研究中,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切口出血、浸透敷料出血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较对照组1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在神经损伤发生率和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上,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非常显著,且可降低神经损伤,预防疾病复发,因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肝素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