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效果评价

2019-04-23 08:32强丽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腹腔镜

强丽娟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妇科,河南洛阳 471000)

腹腔镜对于治疗诸多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休养,因而将会较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症状,严重影响其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此需要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护理干预[1]。以往的基础护理模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增加一定的疾病知识,但却无法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因而无法获得良好效果,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大[2]。目前综合护理干预成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护理模式,能够获得显著效果[3]。该文将以2017年4月—2018年10月为研究时段,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便能够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3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6例,年龄为31~65岁,平均年龄为 (48.1±4.9)岁;试验组47例,年龄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8.5±5.1)岁。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腹腔镜手术条件;(2)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1.3 排除标准

(1)无法积极配合完成护理过程;(2)患有严重的肝、肾等脏器病变。

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该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即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指导与饮食、药物护理等。

试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术前辅助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仔细讲解手术过程即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机制等内容,以便能够充分加深患者的认知度。术前1 d晚10时使患者禁食禁饮,为患者注射80 mL硫酸镁溶液进行清肠。手术当天需要及时为患者补液并补充血容量,避免发生低糖现象,并对血栓进行有效预防。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以便能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辅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并告知其穿戴医用弹力袜;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腹压进行要严格观察,失宠确保腹压维持于12~13 mmHg,并且还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量,避免产生血稠现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有效地与医生配合,以此能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使用镇痛泵缓解患者的疼痛,以避免对血流造成不良影响。患者送回至普通病房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动静脉脉冲治疗仪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如对下肢的比目鱼肌与腓肠肌进行环形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 h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例如可将其下肢抬升,正确的对踝关节予以“环转”,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被动运动,但切忌在膝下放置软枕。当患者采取侧卧体位时,需要使患者确保髋与膝处于伸直状态;若患者自身未能够自由活动,则可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按摩。每日对患者进行4次锻炼,每次约30 min,在锻炼时需要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若患者经过高危手术,则术后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下肢皮肤颜色与温度,并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术后不得对下肢进行静脉穿刺,同时也不得同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

1.5 观察指标

(1)护理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2)满意度情况比较,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等。

1.6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与临床护理满意度资料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试验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13%(1/47),明显较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6,P=0.007)。

2.2 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满意度情况比较比较[n(%)]

3 讨论

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多妇科疾病获得良好的治疗。但由于此种此种手术需要建立CO2气腹,加之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休养,因而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进而导致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腹腔术后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当其严重时还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以往常规的基础护理模式虽然能够使患者获得一定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知识,但无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5],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护理。

伴随着护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与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主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等护理。予以良好的术前护理,不仅能够更进一步地增强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知度,同时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6];予以良好的术中护理,能够有效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予以良好的术后护理能够促进患者下肢血液的正常循环,并且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下肢锻炼,有效的恢复下肢功能[8]。采取此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予以预防,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依据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降至2.13%,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至97.87%,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良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并且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以便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该文认为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护理模式。但临床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加强对此种护理模式的研究,以便使护理方案更加完善,使患者获得进一步的预防效果,提升其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腹腔镜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