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2019-04-23 08:32司翠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手术室下肢血栓

司翠翠

(西峰区区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000)

手术是临床疾病治疗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效果影响极大。所以提高手术护理水平,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关键[1]。为此,该次研究将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术中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150例观察对象是该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44.0±2.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3~66岁,中位年龄(44.5±2.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核实确认为该院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并具备临床资料必须完整,语言及智力功能均为正常,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已了解该次治疗过程,并自愿签署该次治疗知情同意书。该次治疗患者已完全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肝和肾脏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语言障碍、恶性肿瘤和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根据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麻醉师及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手术环节;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术前护理:做好手术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进行了解掌握,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增强患者身心舒适度。同时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和安全性,减轻患者对手术的过度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手术室环境及医生权威性介绍给患者,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减轻患者过度紧张情绪及应急反应,并要确保手术室内温度及患者体温[3]。行穿刺时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并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避免下肢穿刺引发静脉血栓形成,若无法避免下肢穿刺,尽量选取隐静脉小分支进行穿刺;并要掌控输血量,避免患者失血过多或输血过量导致血液粘度增高,从而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最终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症及手术类型适当进行患肢抬举及按摩。在手术开始时要及时为患者安置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确保手术过程中充气装置能够规律顺序的间断充气和放气,通过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及纤溶活性,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要做好患者私密保护,做好手术各环节的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手术安全性[5]。

1.4 观察标准

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评分表将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比,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越少,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好;并由手术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术前准备工作质量、术中护理配合质量进行评分对比,每项为10分,评分结果越高表明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水平越好。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凝血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对比;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并且通过(±s)描述两组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计量数据对比

与对照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得到良好控制,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水平评分均较高。计算组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计量数据对比详情[(±s),分]

表1 两组患者计量数据对比详情[(±s),分]

组别护理满意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准备工作质量术中护理配合质量观察组(n=7 5)对照组(n=7 5)t值P值9.7±0.3 7.8±1.5 1 0.7 5 6 6<0.0 5 9.6±0.2 7.7±1.4 1 1.6 3 5 0<0.0 5 9.3±0.2 7.5±1.3 1 1.8 5 1 6<0.0 5 9.4±0.2 7.6±1.2 1 2.8 1 3 6<0.0 5

2.2 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数据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详情(±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详情(±s)

组别纤维蛋白原(g/L)术前 术后D-二聚体(n g/L)术前 术后凝血酶原时间(s)术前 术后观察组(n=7 5)对照组(n=7 5)t值P值2.3±0.7 2.4±0.8 0.8 1 4 6>0.0 5 2.4±0.4 3.3±0.8 8.7 1 4 2<0.0 5 2 4 5.3±1 9.5 2 4 7.2±1 9.6 0.5 9 5 1>0.0 5 2 5 8.2±2 0.6 3 2 9.6±2 2.3 2 0.3 6 7 8<0.0 5 2 8.6±3.3 2 8.7±3.4 0.1 8 2 7>0.0 5 3 0.4±3.5 3 3.5±3.8 5.1 9 6 5<0.0 5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手段,大多数疾病通过手术均可治愈,但由于手术均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及安全风险,加之大多数患者对手术产生的过度恐慌,导致术中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应急反应。同时由于手术过程中麻醉操作不当、患者保暖不佳、术中输血控制不佳及卧床时间过长等极易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现象,致使发生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并给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造成影响。所以,加强手术护理干预,提高手术护理效果,是减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6]。

在该次研究中,采用的细节护理干预便在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该护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术前护理人员详细落实手术所需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对手术的过度紧张情绪;并加强了术中对患者的情绪掌控、鼓励安慰及体温私密保护,从而减轻患者过度紧张情绪及应急反应,并通过加强静脉穿刺位置的调整、输血量合理掌控、合理的患者按摩和及时安置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血液黏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确保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最终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加强了与手术医生各环节的护理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使患者术后身体能够得到尽快恢复[7-8]。

通过统计学分析该次研究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得到良好控制,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水平评分均较高,其数据结果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确保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终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保障,使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患者的认可及满意。

猜你喜欢
手术室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