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的护理策略

2019-04-23 08:32丁娟陈为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输液

丁娟,陈为栾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42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而且传播途径相当复杂,可以经由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4月~9月份为疾病高发期,多发于5岁之以下幼儿群体,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约有90%患儿均小于5岁,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手足口等位置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一般来说症状较轻,但也有极少数为重症型,当前,临床上多于门诊进行对症支持治疗[1]。由于该疾病具有易传染及多发性皮疹等特点,因此,对于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实施护理,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该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对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的护理策略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参照组患儿女35例,男25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2 岁,平均年龄为(1.15±0.35)岁,病程最短为 1 d,最长为 6 d,平均病程为(3.22±0.81)d,参照组患儿于门诊输液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男32例,女28例,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为3岁,平均年龄为(1.35±0.42)岁,病程最短为 2 d,最长为 7 d,平均病程为(3.28±0.92)d,研究组患儿于门诊输液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下一步对比。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儿于门诊输液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严密检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测量体温以及饮食指导等。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皮肤护理: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对于疼痛、瘙痒等方面的承受能力非常弱,常会对疱疹部位进行搔抓,引起皮肤溃破,加重疼痛感,因此,在患儿输液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实时查看患儿的皮肤情况,依据患儿的疱疹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消毒用药护理,缓解患儿的疼痛感。确保患儿输液环境的干净、卫生、舒适,提醒患儿家长不得给患儿使用带有刺激性的香皂、沐浴露等,防止外界环境和化学物质进一步刺激患者儿的皮肤,加重病情。患儿的贴身衣物要选择质地比较柔软,且宽松的衣服,以免衣物摩擦到患儿的皮肤,增加患儿痛感。尿布与衣物必须勤换,确保患儿的皮肤时刻清洁干爽。另外,还要提醒患儿家长经常给患儿修剪指甲或者戴上手套,防止患儿搔抓疱疹时受伤。争取患儿家长同意,对于病情较重及1岁以下的患儿给予静脉留置针措施,降低穿刺次数,减少患儿的痛苦。

(2)发热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常会出现低热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无须进行特残处理,提醒家长让患儿多喝温水即可;如果患儿发生高热症,体温上升到38.5℃或以上,应马上通知医生,并遵医嘱进行降温处理;可以使用温水对患儿身体进行擦拭,对患儿头部进行冷敷或使用降温贴,也可以采用适量的糖浆药物降温。

(3)口腔与饮食护理:在患儿饭前、饭后,均使用适量生理盐水漱口,确保其口腔洁净,对于疱疹或才溃疡严重,疼痛较重的患儿,可将西瓜霜类药物涂于患儿创面,加速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如果患儿食欲不振,应让其食用高营养、清淡且易消化类食物,饭菜科学搭配,以不同的样式与色彩改善其食欲;禁止让患儿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情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疱疹、溃疡症状。

(4)消毒隔离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消毒隔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住院的患儿需要进行隔离护理,对陪护和探视人数进行限制,并对其家属、易被感染群体进行相关的疾病知识教育,如疾病的传播方式、途径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儿家属必须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于患儿所用的餐具与奶嘴等,必须每天进行30 min煮沸消毒,与患儿接触之前必须洗手。

(5)病情监测及输液护理: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较小,无法与护理人员沟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如果发现患儿出现心率变快、持续高热、哭闹、呕吐以及疲劳嗜睡,甚至出现肢体性抽搐时,应该马上检查其是否是肠道病毒引发的心肌炎、脑膜炎,并做好急救准备。输液过程中,多数患儿都会存在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出现抵抗输液的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微笑、手势或者小玩具等分散患儿注意力;此外,患儿对于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相对较差,好动性强,穿刺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护理人员需提前和家长说明,并让家长配合。成功穿刺后,给患儿家长讲解看护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禁止患儿或家长碰、抓穿刺位置,私自对滴速进行调节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疗效评定标准为:护理后,3 d之内,患儿疱疹、溃疡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发热症状,进食、玩耍等日常活动恢复正常为显效;护理后,4~6 d之间,患儿疱疹、溃疡等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无发热现情况,食欲有所改善为有效;护理后,6 d后,患儿疱疹、溃疡等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出现持续发热情况为无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总有效率。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需进行评分,总分100分,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61~90分表示满意,91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对比以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为81.67%,同样的治疗方式,但研究组患儿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 1 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研究组1例患儿穿刺部位出现红肿,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为1.67%,参照组6例穿刺部位红肿,5例出现静脉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3%,研究组患儿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家长45例表示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4例表示满意,1例不满意,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3%,参照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17例,不满意12例,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发于1~5岁儿童群体,疾病潜伏期为3~5 d,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比较急,极易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会导致患儿死亡[3]。以往门诊对于手足口病输液患儿的护理方式,多以监测生命体征、测量体温以及饮食指导为主,但一直未取得理想效果,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导致很多患儿家长对护理产生不满[4]。而综合性护理措施则是依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具体的病情给予全方位的护理,通过皮肤护理、发热护理、口腔与饮食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全面提升患儿对于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家长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5]。该次研究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期间实施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家长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输液事件的发生率,医院门诊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输液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