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临床研究

2019-04-23 08:55陈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液康复满意度

陈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康复科,河南洛阳 4710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AITF)是临床骨科的高发病,其常规疗法为手术。由于老年患者的基础病较多,其对手术的耐受度低,加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导致DVT[1]。该并发症会影响下肢功能,甚至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为避免DVT,临床中多为该病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研究中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入该院治疗的83例AITF患者为主体,旨在探究优化康复护理对该病患者DVT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83例AITF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2例与41例。其中,A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范围是62~89岁,平均年龄(70.21±1.68)岁;骨折-就诊时间为 2~6 h,平均时间(4.01±0.22)h。B 组男 24例,女 17例;年龄范围是 61~88 岁,平均年龄(70.57±1.42)岁;骨折-就诊时间为 3~7 h,平均时间(4.12±0.18)h。上述数据对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和体位护理等。A组给予优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功能锻炼 由护理人员进行功能锻炼培训,项目为扩胸运动、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和抬臀运动。患者充分掌握以上锻炼方法后根据其身体状况、耐力与工作性质制订锻炼计划,以低频率-高频率,低强度-高强度,小角度-大角度为锻炼原则。若患者耐受较佳,可适度增强锻炼强度。

1.2.2 发放干预量表 发放功能锻炼干预量表,以评价锻炼项目的实施效果,每日评价1次。告知患者锻炼时间为每日的 8:00、12:00、16:00 和 20:00,锻炼完成后在表格内标记相应的锻炼时间与项目。完成所有锻炼项目记作优,完成50%~99%记作良,完成50%以下记作差。根据患者的锻炼效果行针对性指导,并适度调整锻炼方案。

1.2.3 中医按摩 术后对患者进行患侧足三里穴和小腿按摩处理,从跟腱处起始,以远心侧逐渐按摩至近心侧,按压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每次按摩15~20 min,3次/d。同时利用揉法进行两侧足三里穴按摩处理,每次按摩2~3 min,每日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DVT形成率和住院时间;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高切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利用自制评价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行为、技能与态度,共80分,分为很满意(71~80分)、满意(61~70分)、较满意(51~60 分)和不满意(0~50 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住院时间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DVT形成率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DVT形成率和住院时间

A组的DVT形成率为11.90%(5/42),B组为31.71%(13/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P=0.029)。A 组的住院时间为(10.25±2.95)d,B 组为(18.67±2.88)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4,P=0.000)。

2.2 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

护理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对比组间与组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s),mPa/s]

表1 对比血液流变学指标[(±s),mPa/s]

指标时间A组B组(n=4 2)(n=4 1)t值 P值血浆粘度0.1 5 1 5.3 1 4 0.8 8 0 0.0 0 0全血低切粘度0.2 1 4 7.0 0 1 0.8 3 1 0.0 0 0全血高切粘度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护理前护理后t值P值1.9 5±0.3 3 1.6 0±0.1 5 6.1 9 5 0.0 0 0 1 2.4 4±1.9 8 9.0 5±1.0 7 9.6 7 0 0.0 0 0 5.9 4±0.8 2 4.3 2±0.4 2 1 1.2 8 6 0.0 0 0 1.9 6±0.2 7 1.8 0±0.1 9 3.1 2 8 0.0 0 2 1 2.5 3±1.8 4 1 0.7 5±1.1 4 5.3 1 2 0.0 0 0 5.9 8±0.7 7 5.1 8±0.3 9 5.9 9 2 0.0 0 0 0.2 2 9 9.6 7 0 0.8 1 9 0.0 0 0

2.3 对比护理满意度

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B组为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AITF患者的身体机能退化,其血管壁的实际弹性明显降低,患者多伴有骨折部位胀痛感,进而引发循环功能障碍,加之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使静脉回流的速度明显减慢,所以DVT的发生率高[2]。临床中多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体位护理等方法预防DVT,以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减轻血流缓滞表现,加快淋巴回流,但其实践性较差,患者常因护理措施过于单调而中途放弃[3]。优化康复护理干预将功能锻炼设置为不同目标,并为患者发放干预量表,使其根据表格内容进行规范且连续的功能锻炼[4]。量表可作为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督促患者坚持锻炼,主动完成锻炼项目,并能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等情况科学确定其锻炼时间、强度与频率,利于血液循环功能改善[5]。此外,其能够充盈毛细血管,提高肌肉的营养代谢能力,加快下肢血流速度,避免血液过度瘀滞。加之按摩手法可行气活血与疏通经络,利于骨折康复[6]。

结果为:A组的DVT形成率(11.90%)低于B组(31.71%);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能够减少DVT情况,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A组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B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拉近护患距离,避免护患矛盾[7]。护理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预防DVT。原因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明显升高会导致血流流速大幅下降,进而导致血栓情况[8]。总之,该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减少DVT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液康复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多彩血液大揭秘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