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内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9-04-23 08:54孙彩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静脉

孙彩云

(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214)

经笔者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了加快患者血流速度,还应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2013年1月—2015年8月间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对该院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为70例,女性患者30例。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实施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入院第一天将患者安置好住院后就医院基本情况、环境、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为确保临床手术的有效实施,护理人员应加大心理护理干预力度,在手术治疗前应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使其紧张、焦虑等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用语言来拉近护患关系,通过沟通来提高患者依从性。

1.2.2 饮食护理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食谱进行确定,患者应多摄取新鲜蔬菜与水果,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通过这一手段可使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得到降低。另外还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2.3 体位干预 当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体位实施干预,适当抬高患者身体,与床面呈20°,通过这一方法可确保患者静脉回流的畅通。

1.2.4 运动干预为加快患者恢复效果,术后6 h应对患者加强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开展肢体训练,通过运动干预来提高患者身体机能。

1.2.5 并发症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出血、肺栓塞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大并发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出血作为DVT常见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出血症状,应为患者采用抗凝药物及溶栓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尿常规、凝血时间相关实验。

1.2.6 健康宣教 为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应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注意事项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普及,通过这一手段可加强患者对该疾病的程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大感染管理,通过健康宣教来提高自信心。

1.3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2.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4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s)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1 P 1 t 12 P 2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4 8.4 2±5.7 3 4 7.8 1±5.1 2 3 8.7 8±6.1 5 5 1.2 6±5.6 8 4.6 2 5 2.1 2 8<0.0 1>0.0 5 0.4 0 8 5.5 7 5>0.0 5<0.0 1

2.5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表5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5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时间躯体感觉健康感觉睡眠状态生活满足感 社会参与能力观察组(n=5 0)对照组(n=5 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5 6.1 6±1 3.3 4 7 1.8 6±1 9.5 1 5 5.9 6±1 3.2 8 5 9.3 6±1 7.3 5 6 6.5 8±1 4.8 9 8 2.2 3±1 3.4 3 6 6.4 9±1 5.2 7 7 4.4 3±1 3.4 7 5 2.4 9±1 7.1 9 8 3.3 2±2 2.4 3 5 1.8 3±1 7.5 6 5 9.1 2±1 9.7 6 4 9.5 8±1 9.3 4 7 3.8 8±3 2.3 8 4 9.9 7±1 8.3 5 5 3.7 5±2 6.4 3 4 2.8 4±1 2.9 4 7 2.7 9±2 2.1 4 4 3.1 5±1 3.2 2 5 7.9 5±1 8.4 9

2.6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APTT、 FIB、PT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s)

表6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s)

组别A P T T(s)F I B(g/L) P T(s)对照组(n=5 0)观察组(n=5 0)t值P值2 4.9 7±2.2 0 2 5.1 4±1.5 6 1.3 7 4 5>0.0 5 5.2 4±0.8 1 6.0 2±1.5 3 2.9 3 4 7<0.0 5 8.1 3±1.1 2 9.4 2±1.0 4 3.1 8 4 4<0.0 5

3 讨论

经笔者研究下肢深静脉的发生通常是由三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是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在这种情况下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便会逐渐变慢,从而形成静脉血栓。另外患者静脉壁严重受损也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抗粘附能力逐渐降低;与此同时患者血液高凝情况的发生会影响患者血细胞的变化,增加了血栓形成概率,通过护理干预可达到管理控制效果。

为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产生率,首先应对血流滞缓现象提前预防,以防小腿肌群收缩以及瓣膜倒流的发生,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加以鼓励,合理开展床上动作,有必要时可引导患者穿加压弹力袜,确保患者静脉回流,以此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显效为15例,占比30.00%、有效患者为15例,占比30.00%、无效患者20例,占比40.00%,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中显效为20例,占比40.00%、有效为25例,占比50.00%、无效患者5例,占比10.00%,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静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