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探讨

2019-04-23 08:56邵守兴祝明浩修可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风针灸效果

邵守兴,祝明浩 ,修可鹏

(1.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211;2.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山东青岛 266200;3.青岛市即墨区丰城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200)

在祖国医学中,中风又被记载为“偏风”“偏枯”,在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可采用针灸治疗方法,使患者不良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这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利,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试验将对该院收治的120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按临床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中4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采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凝聚等西医治疗,采用80 mg奥扎格雷钠+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

观察组患者行针灸治疗,详情如下。

选取患者印堂、百会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平刺方式,其深度控制在0.5~1.2寸,长度控制在0.8~1.2寸,并对患者手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太溪穴直刺。当针灸结束后,还应给予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红花、地龙各8 g、黄芪50 g、川芎、当归、桃仁、赤芍各50 g。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如若患者基本症状改善则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n(%)]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s),分]

组别F u g l-M e y r 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 A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 I H S 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 0)对照组(n=6 0)t值P值6 1.8 5±1 0.0 2 6 1.5 2±1 0.3 8 0.1 7 7 1 0.8 5 9 7 8 7.5 2±1 1.6 9 7 6.2 0±1 3.0 2 5.0 1 1 1 0.0 0 0 1 2 2.3 0±6.2 7 2 2.6 8±5.9 5 0.3 4 0 5 0.7 3 4 1 3 3.9 8±6.2 7 2 5.0 1±5.3 7 9.5 4 8 9 0.0 0 2 0 8.1 9±2.6 6 8.2 0±2.3 5 0.0 2 1 8 0.9 9 8 6 4.1 8±3.2 5 7.5 5±2.3 1 6.5 4 6 7 0.0 0 0 1

表4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SDS、SAS评分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SDS、SAS评分情况对比(±s)

组别S D S(分)护理前 护理后S A S(分)护理前 护理后舒张压(m m H g)护理前 护理后收缩压(m m H g)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 0)观察组(n=6 0)5 3.9 2±6.8 7 5 3.4 7±5.8 3 5 1.6 6±6.3 8 4 7.1 9±3.6 2 5 3.8 6±6.7 8 5 3.1 7±6.1 6 5 1.3 8±7.6 3 4 5.5 6±5.2 4 9 6.6 7±7.8 6 9 5.2 9±8.2 2 9 2.1 8±6.9 6 8 2.4 6±5.3 6 1 5 7.3 6±1 1.3 6 1 5 7.6 9±1 1.3 3 1 4 6.6 8±1 1.9 3 1 3 7.6 6±1 1.3 2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2.4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SDS、SAS评分情况

对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SDS、SAS评分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中风多发于老年患者,又被称为卒中,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是由气血逆乱导致,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发挥带来阻碍。据此在中风患者治疗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西药治疗、中医治疗。

在该次研究中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了补阳还五汤,可发挥出活血化瘀作用。在补阳还五汤中赤芍、黄芪、桃仁作为重要的药方组成部分,其中赤芍、桃仁、红花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当归可活血通络,黄芪可使患者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免疫力。将所有药材联合应用起来可使患者不良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治疗中针灸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为达到疏通气血效果,医务人员应合理选择患者的主穴、副穴位,针刺人中、委中、内关可恢复患受损的神经细胞,对阴阳调节起到有效作用。

经临床治疗后,患者不良症状均会得到改善,当患者有一定体力时应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组织康复训练活动,通过这一手段可使患者的肢体协调性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肢体能力。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坐起训练、翻床训练,如若患者可适应训练强度,便可适当增加难度。当上述训练结束后,便可指导患者开展行走训练、站立训练以及抬手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活动可提高患者恢复水平。最后护理人员还应组织运动较大的康复活动,例如:弯腰、散步等活动,在护理人员及其家属陪同情况下,每天保持30 min的运动时间,没十分钟休息一次,每次休息5 min,然后根据患者的肢体恢复能力情况再适当地加量。为了提高康复护理管理效果,医院还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为外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中显效为30例,占比50.00%、有效患者15例,占比25.00%、无效患者15例,占比25.00%,治疗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中显效患者40例,占比66.67%、有效患者19例,占比31.67%、无效仅1例,占比1.67%,治疗有效率为98.3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在中风患者中采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中风针灸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