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应用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

2019-04-23 08:56马玉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下肢关节

马玉娟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洛阳 471003)

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加之,患者术后关节肿胀、疼痛情况严重,许多患者难以做到主动锻炼,导致患者下肢关节逐渐产生僵硬症状。CPM通过对人体正常运动进行模拟,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对使患者每个关键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1]。该研究收集该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对其进行不同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6.2)岁,病程 6 h~7 d,平均病程(3.8±1.3)d,其中 9例为膝关节损伤,12 例为胫腓骨骨折,10例为髌骨骨折,14例为股骨骨折;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 23 例,年龄 63~80 岁,平均年龄(71.5±6.4)岁,病程 6 h~8 d,平均病程(4.3±1.5)d,其中 12 例为膝关节损伤,11例为胫腓骨骨折,10例为髌骨骨折,12例为股骨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含基础检查、骨折部位复位、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CPM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检查,并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2)术后在拔除患者引流管后进行CPM治疗,患者保持半卧位或平卧位姿势,除去外部固定器;初期治疗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角度设置为0°~30°,后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每天10°逐渐递增,CPM每天使用时间必须保持在3 h左右,患者连续使用CPM 3周后,再对患者各个功能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需使用X线片对患者骨折位置康复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如患者有引流情况时,需使用应夹将引流管夹闭,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根据角度活动对关节进行横切口,并做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被动活动持续训练;另外,在CPM早期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需注意检查活动架是否与患者大腿贴紧,并和患者沟通CPM拉伸是否舒适,并及时根据患者反馈进行调整;查看患者下肢是否存在肿胀及疼痛情况,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在冬季,应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减少肢体暴露时间,以免患者受凉。(3)心理护理干预。由于骨折患者持续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对康复训练效果持怀疑态度,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术后不良情绪,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导致恢复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多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密切监控,多和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向患者讲解术后运动及功能锻炼的优势及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心理需求,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帮助患者调整对身体进行姿势进行调整,提高患者舒适度;告知患者家属康复训练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对患者训练进行监督,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1)HSS 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30 分)、活动度(18 分)、功能(22 分)、肌力(10 分)、稳定性(10 分)、屈曲畸形(10分)等内容进行评分,HSS总评分为100分,患者肢体功能越好则HSS评分越高[2];(2)采取生活质量调查表(QLQC-30)[3]对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分,每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关节HSS得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关节HSS得分对比[(±s),分]

组别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 总分对照组(n=4 5)观察组(n=4 5)t值P值2 1.2 1±7.0 2 2 8.6 2±9.0 1 5.0 2 5 2 0.0 0 0 0 1 5.0 3±5.1 0 2 0.6 2±6.3 2 5.3 3 1 7 0.0 0 0 0 1 2.2 4±3.4 5 1 6.8 7±7.0 2 4.5 8 5 0 0.0 0 0 0 7.0 5±4.3 1 8.9 2±5.1 4 2.1 5 9 3 0.0 3 2 8.1 1±3.2 3 9.6 7±2.4 5 2.9 8 0 6 0.0 0 3 5 7.2 3±5.0 4 9.5 9±6.4 2 2.2 3 9 7 0.0 2 7 0 7 0.8 7±6.7 3 9 2.5 8±8.2 5 1 5.7 9 4 8 0.0 0 0 0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n=4 5)观察组(n=4 5)t值P值6 1.3 5±9.5 4 7 9.2 6±1 1.1 2 9.4 6 8 6 0.0 0 0 0 6 4.3 2±8.3 6 7 5.3 7±9.0 3 6.9 5 5 5 0.0 0 0 0 7 1.1 2±7.3 3 7 9.8 9±1 0.3 5 4.6 3 8 6 0.0 0 0 0 7 4.2 1±9.0 6 8 5.0 3±1 5.0 8 4.1 2 5 8 0.0 0 0 1 7 0.3 2±9.0 6 7 7.3 6±9.7 8 3.5 4 2 3 0.0 0 0 6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关节HSS得分对比

观察组疼痛、活动度、功能、肌力、稳定性、屈曲畸形及HSS评分总分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明显更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极易出现骨折情况,如腓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骨折、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均属于老年人常见下肢骨折类型。在以往老年双下肢骨折治疗中主要以被动康复训练为主,通过他人手工运动对患者进行持续牵引训练,但传统康复训练方式容易造成磨损到患者关节软骨,且软骨愈合效果不佳,长时间采取传统康复训练容易引起患者关节蜕变,加之,人工运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操作者因素影响,如用力不佳,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因治疗缺陷引起关节剧烈疼痛,甚至引起异位骨化、再次骨折及其他并发症,造成患者病情加剧[4]。通过CPM康复训练,可以避免患者关节出现粘连情况,因此,在关节附近骨折及下肢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滑膜切除术、下肢关节松解术患者术后采取CPM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下肢关节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关节中的不良物质和坏死组织会更快被消除,使关节周围组织更快得到修复,促进患者骨折更快愈合,避免患者机体长时间城市关节疼痛[5]。而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6-7]:(1)必须结合患者实际特点制定专门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区环境。同时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帮助患者疏导心理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2)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开始时间、拉升角度、康复周期及训练进度进行详细计划。(3)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力度,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积极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提高肌肉及下肢关节力度,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固定支具拆除方法,方便患者在家操作。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显示,患者HSS评分总分和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明显比常规治疗及护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双下肢各关节康复中应用CPM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下肢关节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