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取血管桥下肢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9-04-23 08:56姜淑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肌力肢体下肢

姜淑娟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一项运用血管桥来替换梗阻冠脉,以重建血运、增强心肌血液供给的外科治疗形式,它在提高患者运动强度、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国内研究对CABG术后取血管桥肢体功能康复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综合性基础护理,很少对患者实施集中康复锻炼[2]。有研究指出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需要尽早开展,而且应当成为日常护理的重要内容,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要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独立活动能力。该文主要探讨早期联合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希望为CABG术后早日下床活动提供临床借鉴,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CABG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院后经彩色超声、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符合CABG手术指征;(2)择期行CABG,且患者同意接受该手术治疗;(3)手术取下肢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4)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Ⅰ~Ⅲ级;(5)年龄不超过 80 岁;(6)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有脑梗死、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2)存在其他可能影响下肢肢体功能的疾病或手术史;(3)同期行其他类型手术;(4)患者明确拒绝配合手术与随访。

1.2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采集根据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全部患者划分为2组,每组65例,奇数者纳入观察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43~79岁,平均年龄(64.89±6.31)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 28 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45~77岁,平均年龄 (65.73±5.2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进行科学膳食搭配,选择低糖、低盐与低脂的食物,做好营养支持工作,为术后康复提供能量基础。(2)药物护理:遵医嘱使用药物,用药前向患者简单介绍药物功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在皮下注射肝素钠时需要注意操作快速、准确,考虑患者的感受,注射后观察患者反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3)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倾诉实际感受,耐心倾听并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4)病情观察: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加强肾功能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5)康复护理:术后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让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适当锻炼,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保持身心愉悦,定期复查。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开展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康复护理小组,由科主任、康复师、主管护师等组成康复护理小组,专门负责监督患者的康复锻炼,结合患者病情、年龄等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向患者详细介绍康复锻炼计划实施过程及开展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以提升康复效果。在术后不同时期康复锻炼干预频次不同,在麻醉恢复期,每天需要锻炼4~6次,20 min/次左右,主要为下肢被动锻炼,在麻醉苏醒后至术后第3天,每天需要锻炼4~6次,25 min/次左右,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肢体锻炼,包括足背屈伸、直腿抬高等,足背屈伸角度为40°~50°,直腿抬高至少需要抬离床面30 cm,停留时间>3 s,可视患者恢复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联合被动训练,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取血管桥下肢切口并发症情况。(2)采用Lovett肌力分级法对取血管桥下肢肢体肌力进行评级,0级:无肌肉收缩(正常肌力的0%);1级:有轻微收缩,不能引起关节运动 (正常肌力的10%);2级:在减重状态下可进行关节运动 (正常肌力的25%);3级:可重力作用下可进行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正常肌力的50%);4级:能够对抗重力及阻力(正常肌力的75%);5级:能够充分对抗重力及阻力(正常肌力的 100%),优良率=(5级+4级)/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

1.5 统计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取血管桥下肢切口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取血管桥下肢切口并发症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取血管桥下肢Lovett肌力分级对比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取血管桥下肢Lovett肌力分级对比

2.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该外科术式自1964年问世以来,为大量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和生命转机[3-4]。该手术方法能够改善心肌血供,缓解临床症状,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在临床护理中,许多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注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但是护理结局并不乐观[5-6]。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由于术后肢体功能康复欠佳,人们希望通过临床护理实现早日下床的目标。

表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n=6 5)对照组(n=6 5)t值 P值4.9 3±1.2 0 6.7 9±1.3 3 1 2.3 0 5<0.0 5 1 0.7 9±2.2 3 1 4.6 5±3.6 9 8.6 4 3<0.0 5

该次研究体会到,观察组进行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后,取血管桥下肢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为16.92%,在下肢肌力方面,观察组优良率达到100.00%,对照组则为70.77%,观察组下肢肌力恢复更加理想。此外,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外科手术相比,CABG对血管桥的要求较高,传统术肢护理容易造成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肿胀概率也较高,对取血管肢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十分必要的[7]。在具体锻炼方式上,需要联合主被动锻炼项目,避免单一被动锻炼造成的局限性,鼓励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至主动锻炼,刺激下肢血液循环以恢复肌力[8-9]。

综上所述,早期联合功能锻炼对CABG患者取血管桥下肢肢体功能康复具有积极影响,是加速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猜你喜欢
肌力肢体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