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

2019-04-23 08:32李小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病患骨科下肢

李小健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

对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在最佳的治疗期内对患者展开治疗。而常规的应急措施体系无法满足实际临床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常规应急措施体系的基础上加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应急措施,从而确保整个应急措施体系能够在第一时间缓解患者的病痛[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将10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分为两个小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3∶27,由于意外交通事故导致的病例数为24例,由于高空坠落导致的病例数为19例,而由于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的病例数为7例。所有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40.12±5.87)岁。对照组5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4:26,由于意外交通事故导致的病例数为25例,由于高空坠落导致的病例数为18例,而由于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的病例数为7例。所有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2~55岁,平均年龄为(40.52±5.69)岁。通过分析证实,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最终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1]。

1.2 方法

该次研究工作中,对照组的5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均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在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1)完备的伤情评估:伤情评估是急救措施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试验组的5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采取完备的伤情评估工作。首先,医护人员要通过观察,对患者病情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并详细的询问患者下肢创伤的原因以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将所有信息记录完毕后,需要为患者做一次CT,再通过CT影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级,确定患者下肢创伤的严重性。除此以外,在此期间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测,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要对其血压进行实时监控。在整个伤情评估中,要遵循ABBCS法开展。

(2)确定患者下肢创伤的主要节点: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而言,必须由医护人员确认患者下肢创伤的位置,才能展开相应的应急措施。所以,在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本身的描述,以及对患者下肢创伤的观察,综合推导出患者下肢创伤的主要节点。整个诊断的过程直接会影响患者后期的治疗以及恢复。如果医护人员在寻找患者下肢创伤危险部位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则会导致患者无法在最佳治疗时期接受相应的急救措施。

(3)VIPCO程序:作为急救措施体系重要的辅助体系,主要负责维持患者在实际接受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正常,确保患者呼吸通道顺畅,保持其心脏的输出量,为患者提供24 h的氧气供应。针对中老年病患,还要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维持其血压以及血脂的正常;对开放型创伤的患者而言,要对其进行输血,使其不会出现贫血休克的症状;对下肢创伤面积较大的患者而言,为了维持其体液和体内酸碱度的平衡,要及时对其进行体液补充,主要以注射葡萄糖为主。总而言之,VIPCO程序主要通过采取系统化的辅助手段,提升整个急救措施体系的效率。

(4)前期准备工作:要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接受治疗前,做好相应的医疗器械准备工作。首先,要清点手术室药物的总量以及有效期。其次,要根据每位病患的不同情况,准备不同的应急医疗设备。最后,由于影响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所以,要在患者诊断期间,将相应的手术器材摆放到位,从而确保患者在到达手术室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接受手术。除了配置手术室的医疗仪器之外,还要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通过比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最终的治疗有效率,判定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是否能够提升整个治疗工作的效果。其中,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记录为“效果显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相应的并发症,但是整体恢复效果良好,记录为“基本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下肢创伤没有完全痊愈,还需要二次手术,记录为“无效”。

(2)患者满意度: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所有研究对象对急救措施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其中,患者打分在9分以上的记录为“满意”,患者打分在6~9分的记录为“基本满意”,患者打分在6分以下的记录为“不满意”,由此判定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体系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所采集到的数据都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正如治疗效果统计表所示,实验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96.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37例,“基本有效”为11例,而“无效”仅为2例,只占到总样本的4.00%。对照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84.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19例,“基本有效”为23例,而“无效”为8例,占到总样本的16.00%。通过比对发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表1 治疗效果统计表

2.2 满意度对比

50例患者满意度的统计结果在表2中显示,表示“满意”的病患共41例,表示“基本满意”的病患共9例,而表示“不满意”的病患数为0。试验组中,50例病患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中,表示“满意”的病患共28例,表示“基本满意”的病患共14例,而表示“不满意”的病患数为8,总满意度为84.00%。

表2 满意度统计表

3 讨论

通过对该次研究结果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试验组中,50例病患的满意度为100.00%,而对照组中,50例病患的满意度为84.00%,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高出对照组16个百分点。所以,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提升患者对整个治疗工作的满意程度。虽然目前的急救措施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急救措施,还需要不断对整个急救措施体系进行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救措施的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要全面简化前期诊断工作的流程;(2)提高急救措施规范性,通过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急救措施医疗效果的目的;(3)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要加强心理安慰工作的开展。作为整个急救措施体系的组成部分,心理安慰工作对患者而言同样重要,由于患者在忍受疼痛的同时,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

猜你喜欢
病患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