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中药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9-04-23 08:53张伟晓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路长平均年龄下肢

张伟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在该医院接受诊治的20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占134例,女性患者占66例,年龄为(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27.5)。随机将20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三组,第一组患者为68例,第二组患者为66例,第三组患者为66例,三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中医治疗模式,第一组患者在治疗中服用的是脉络舒通药物,在68例患者中男性占50例,女性占18例,平均年龄为(55.8±26.0)岁,病程为(8.4±3.5)周期;第二组患者使用的是疏血通注射剂,在66例患者中男性占50例,女性占 16 例,平均年龄为(57.8±27.0)岁,病程为(8.8±3.3)周期;而最后一组患者使用的药物是丹红注射液,在66例患者中男性占,34例,女性占32例,平均年龄为(56.8±25.0)岁,病程为(9.8±4.3)周期,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浮肿、疼痛、皮肤温度较高、皮肤色泽暗淡等病状[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期都会接受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治疗中自己的饮食,如清淡、高膳食纤维、高蛋白等事物,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在治疗中,第一组患者在治疗中服用的是脉络舒通药物,每次服用20 g,3次/d;第二组患者使用的是疏血通注射剂,每次注射6 mL,在注入药剂时,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最后一组患者使用的药物是丹红注射液,每次注入30 mL,融入5%的葡萄糖,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便可以对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查看哪种中医药物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最有效[4]。

1.3 观察指标以及治疗成效

观察指标:在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明显的改善。

治疗成效标准:以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为本次下肢静脉血栓病症的治疗为本此评价依据,治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不良反应完全消失,彩超影片中血栓消失,站立时间超过20~40 min,行走路长超过2 000 m后身体无出现不良反应者将视为痊愈[5];显效:彩超影片中有少许的血栓,血流基本通畅,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改善,站立的时间10~20 min,行走路长为1 000 m,在行走的过程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有效:彩超影片中血栓依然存在,部分血管不通畅,患者不良反应得到减轻,站立时间为10 min,行走路长为500 m,不良反应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彩超影片血栓没有变化,患者不良反应未见减轻[6]。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如果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不良反应改善的状况

对3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疼痛、肿胀等不良状况进行比较,第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表1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3组患者治疗的情况,3组患者产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改善状况[n(%)]

2.2 3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

将3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第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率高于其他两组,统计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n(%)]

2.3 3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3组患者在治疗后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高烧、牙龈出血等状况,经过治疗不良反应均有所好转,无发生严重病症,3组患者不良反应存在的差异性较小,经过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对3种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发现 3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主要为恶心、腹泻、便秘、发热和牙龈出血,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肺栓塞病例发生,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3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临床有效率最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10]。

猜你喜欢
路长平均年龄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因地制宜 适应不同区域“路长制”推进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Chinese Diplomacy
浙江:启动建立路长责任制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