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看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

2019-04-24 11:09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质量

朱 婷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建设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质量文化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提出“试行专业诊断与改进”[1]。同年12月,教育部职成司提出,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是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的主要任务之一[2]。四年来,各省制定了相应的诊改实施方案,不少职业院校如火如荼开展诊改探索,以期通过诊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诊改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忽视了质量文化建设,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畅,大数据价值观无法深入人心。我国职业院校如何从职业教育的诊改实际出发,培育现代质量文化,引领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诊改视域下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内涵

对“文化”一词的解读,向来众说纷纭。据百度百科记载,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质量文化最早源于企业,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3]74-75。质量文化内涵丰富,广义上来说包括内隐质量文化和外显质量文化两大方面。内隐质量文化一般是指质量精神文化。对职业院校来说,内隐质量文化是一种渗透在师生心灵深处的质量意识形态[3]76,包括质量价值取向、道德水平和师生普遍认同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相关理念等。而质量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则构成了外显质量文化。内隐质量文化和外显质量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结合“冰山理论”来说,职业院校的内隐质量文化正如人们不易察觉的暗藏于水下的巨大冰礁,为外显质量文化提供思想基础,是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基石,见图1。

图1 质量文化结构图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出,“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诊改视域下职业院校质量文化有两个重要内涵。第一个内涵是指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形成学校上下一致认可的质量观、共同的质量愿景、科学的质量思维和自觉的质量习惯,从而激发师生对质量保证的价值认同、主体意识和热切情感,形成执行制度讲自律、反思问题讲自主、改进问题讲自愿的氛围[4]。当然,哪怕是在诊改视域下,我们仍然不能把内隐和外显质量文化完全割裂开。由此发现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指,通过质量精神文化建设来引领外显质量文化即质量物质、质量行为和质量制度文化的发展,而外显质量文化的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质量精神文化的培育。

二、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建设现状和问题

近些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多次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很多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比如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等,职业教育可谓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力的外部驱动下,职业院校也开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越来越重视从内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转变和提高质量观念。尤其是教育部颁布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制度以来,广大职业院校开始积极主动倡导质量管理,争先恐后地为诊改工作专门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而质量文化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与灵魂,也开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然而,受外在和内在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诊改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职业院校存在质量文化缺失的现象,不仅是内隐质量文化的缺失,也有外显质量文化的缺失。

内隐质量文化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对质量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达到某一质量标准就算完成了建设任务。而事实上,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本身就是持续改进、永无止境的,在完成某一质量标准之后,还要继续追求卓越,追求更高的质量标准,而不是从此停滞不前、“躺着”享受成果。质量文化建设也不单是决策层、管理层或者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一线教育者自觉主动参与。此外,部分职业院校过于功利化,仅仅是为了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不假思索地直接“拿来主义”,照抄照搬、生搬硬套国内外优秀质量文化建设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和事业发展目标,也没有积极主动吸收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从而逐渐使不同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走向趋同化。

外显质量文化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办学条件需要同步改善。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喜人、态势迅猛,在国家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规模扩张期。然而,部分职业院校硬件和软件条件并没有及时跟上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步伐,尤其是相关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的不够完善,致使质量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基础保障。二是职业院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是职业院校推动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质量文化建设的水平。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型,其性质决定了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和多元性。比如,部分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相对而言可能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还有部分年轻的新老师在专业教学中,虽然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但是因为一直在学校深造,可能缺乏相关生产和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质量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分职业院校的质量管理是从借鉴企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开始,然后初步建立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再到现在的内部质量保证的诊断与改进。这一建设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纵观质量管理现状,普遍情况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将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从而导致质量改进工作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教育质量保证工作也基本流于形式。

三、诊改视域下职业院校质量文化的建设路径

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的特征,是一项需要从上至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工作。鉴于内隐质量文化和外显质量文化的表里相依,针对职业院校诊改过程中质量文化缺失的现象,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落地开花。

一方面,树立共同质量愿景和卓越质量理念,培育内隐质量文化。对于诊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来说,首要是应该树立共同质量愿景和卓越质量理念,把学校隐性的质量价值观灌输进每一位师生头脑中,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质量愿景是指全体教师和学生对学校长期发展的方向、目标等达成的一致共识和共同期许,直接关系到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落实推进。卓越质量理念指围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不断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根本观念和执着追求。相对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工作方式,树立共同质量愿景和卓越质量理念不仅能为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指引方向,也能源源不断地为质量文化建设提供动力。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和每一位学生都是质量的直接体现者,也是质量文化的直接建设者,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并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零缺陷”“无差错”的质量精神与理念,形成师生员工一致认同的质量价值观。质量文化宣传教育是职业院校隐性质量文化培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职业院校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质量文化特色,可以通过质量活动月、编辑质量简报、举办质量主题论坛、开展相关座谈研讨、评选质量标兵和模范等质量文化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对质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大家接受并认同学校的质量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建设氛围。当一种积极向上的质量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当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精神和理念达到“卓越”的高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便能更好地落实落地,教育教学质量也能得到“螺旋式”地持续改进提升。

另一方面,加强基础条件、教师队伍和质量管理机制建设,打造外显质量文化。一是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基础条件建设虽然属于外显的质量物质文化建设,却是质量文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映,也是质量精神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设备、优美舒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才能够得到师生的认同,从而提升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学校质量文化的育人功能。二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雄厚充实的师资力量在职业院校整个质量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引导人,也是学生质量精神和理念形成的重要引导人。职业院校只有合理利用好相关资源,精心打造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充分结合的强业务、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规范教学过程,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三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职业院校教学诊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学校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这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强学校领导层的质量文化领导力。领导层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管理理念、质量意识、学识水平、言行举止等都引领着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其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纵向来看,应包括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的质量管理组织。横向来看,组织体系也要囊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最后,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质量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制度-机制-文化”的过程。制度和文化是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的。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制度的升华。具体到实际工作当中,制度和文化的关系可谓是“鸡生蛋、蛋生鸡”。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为提高质量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强各项质量考核激励,注重激发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从而积极主动地追求更高质量。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质量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质量”知识巩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