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考散文阅读障碍的教学策略

2019-04-25 01:08福建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根河鄂温克阅读障碍

福建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突破高考散文阅读障碍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和同人就这方面的教学策略相互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策略一:注重基础积累,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梳理散文文体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的散文均为各个时代名家的巅峰之作,这些作品内容优美,文体特点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散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绝好素材,再加上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从中梳理散文的基本常识,可以促进学生对散文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以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当然,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注意克服以讲代学的错误方法,提倡学生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学习散文,即先由教师结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精心设置若干问题,然后让学生打破单篇课文的学习模式,进行专题式的探究,通过阅读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为做好高考散文阅读题打好基础。探究时不妨采用表格方式,举例如下:

必修课本经典散文文本知识梳理一览表

探究式学习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采用表格形式设计问题,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架构。

该策略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学生比较快速地回顾散文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学生对散文的畏惧。

策略二:授之以渔,构建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

正当我在寻思着该怎么办时,曾经的同事有个职位推荐,问我要不要去试试,我当即答应,也许只有重回职场才能找回曾经自信的自己吧。

比如:勾画对象—归类整合—概括要旨—厘清思路—寻找“情”话—把握主题(情感态度)。下面以2017年北京卷散文阅读《根河之恋》为例进行说明:

1.快速阅读文章,勾画文中对象,并分清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

按内容划分,散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说理散文。接着以主要对象为主语,归纳出文段记叙描写的主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根河之恋》描写的对象分为两类:人物有“94岁的玛丽亚·索”“乌热尔图”“鄂温克人”;物有根河、森林、驯鹿等。围绕这些对象,文章着重写了三件事:94岁的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厮守,终生不愿离开;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根河;鄂温克人走出山林努力与未来接轨。

2.立足文章整体,厘清文章写作思路

着重做好两件事:一是厘清各类写作对象的亲疏关系,二是依据散文结构的层次关系,即相承(承接、递进)、相并(并列、对照)、相属(总分、分总)关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章描写、记叙的内容做好类别整合,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据此厘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先写94岁的玛丽亚·索与森林、驯鹿厮守,终身不愿离开;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根河;鄂温克人走出山林努力与未来接轨。文章乃是从老、中、新三代鄂温克人对根河的深厚感情来构思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3.寻找“情”话,把握文章主旨

这里的“情”话是指那些隐藏在文章中表示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这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所在,其作用不容小觑。例如“根河之恋”“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那是他数千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很好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策略三:巧妙利用文后题目,从零碎的信息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点和思想情感

至此,学生虽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但归纳出来的文章内容、主旨可能是肤浅的、模糊不全的,这时,我们有必要巧妙地利用文后题目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文后题目是命题人精心设计的,一般而言,这些题目的内容涉及文章的重要内容和写作技巧,是我们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尤其是选择题,四个选项均以文章的某部分内容或技巧进行概述,若我们能够加以利用,就可以获取文章的一些核心内容。下面再以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项、B项、C项均透露出相关段落的大意与写作用意,而D项的错处在于原文说的是“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利用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对其他三个选项采用“拿来主义”,为己所用,作为理解原文的一个辅助手段。

那些主观题,也会有意无意地透露文章的部分内容,若加以利用,可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

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这道题隐晦地告诉考生,结尾“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是文章的重要句子,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更是重中之重。利用这道题,考生可以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从而理解文章所提出的精神,即鄂温克人的民族精神,这样就节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策略四:锁定目标,少讲精练多交流

任何一种技巧都要经过多次的训练、总结方能掌握牢固,正所谓熟能生巧。那么,如何才能熟练掌握技巧呢?首先,目标要明确具体,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十指,若想掌握阅读方法首先应确立目标,各个突破;其次,培养阅读能力,更多要靠学生个人的体会和总结,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搞“一言堂”,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要求的点拨上面,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分配,教师做好参谋的角色即可;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读后交流,各抒己见。除了能够体会散文文本思想,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点,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即突破阅读障碍,为解答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理解好文本内容是做好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前提,而消除阅读障碍,让学生敢于阅读、学会阅读则是前提的前提。希望老师们能够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不急于教给学生所谓的答题套路,而是先实实在在地打造好学生的阅读功力,如此方不负身为教者的重任。

猜你喜欢
根河鄂温克阅读障碍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根河之歌
小学生阅读障碍的成因及矫正对策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我骄傲,我是根河人
鄂温克的驼鹿
根河知秋
鄂温克的驼鹿
鄂温克姑娘
鄂温克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体育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