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江南水乡
——南浔镇三长、横街小城镇整治旧貌换新颜

2019-04-25 08:03沈学峰章沈泳
城乡建设 2019年8期
关键词:集镇小城镇整治

■ 沈学峰 章沈泳

在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市级样板名单中,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三长、横街集镇榜上有名。三长集镇喜获省级样板、市级优秀(样板),横街集镇喜获市级优秀(样板)。

南浔镇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南浔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三长集镇位于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交界处,与桐乡乌镇隔河相望;横街集镇位于南浔中心城区南部6公里处。1999年,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三长、横街撤销乡建制,并入南浔镇。由于体制机制的变化,两个集镇面临着市政设施、公共配套、交通秩序、城镇风貌等方面的系列难题。省市区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后,南浔镇按照“一加强三整治”的要求,投资3.3亿元,实施5大类40个整治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三长、横街集镇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

谋定后动,注重规划引领

南浔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南浔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设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四个组,以上率下、各司其职,全力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全域编制综合整治、“线乱拉”专项整治、雨污水管网改造、农村公路等级提升等系列规划,共涉及“8+X”载体项目40项。同时,按照“点上出彩”“面上精彩”的要求,对集镇周边行政村环境进行整体提升。

实行驻镇规划师制度。成立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天夏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规划、市政、建筑、景观等专业人员组成的8人驻镇规划师队伍和10多名管理人员及乡土人才全过程、多方位提供专业服务与技术指导。

多方联动,推进全域整治

打破规划设计区概念,围绕治脏、治乱、治差,坚持点线面结合推进全域整治。

整治环境卫生。一是开展大扫除。针对流动人口多、基础设施差、环境治理任务重等问题,推行市场化保洁机制和垃圾直运模式,高标准建设垃圾收集站,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二是开展大截污。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14条道路雨污管网铺设30.5公里,入户收集生活污水1350余户,新建一体化成品预制污水泵房1座,闸站1座,翻水站2个,完成河道清淤2.7万立方米。三是开展大创建。开展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庭院序化、洁化、绿化和美化;开展文明经营示范户创建评选,增强经营者的文明诚信意识;开展小城镇文明行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让小城镇环境优美、人际和谐、治理有序、风尚文明。

水体整治

整治集镇秩序。奋力打好“拆、改、建、管”组合拳。一是拆。零政策拆除各类违章构筑物约2.88万平方米、广告牌260多处,有效治理违法圈占难题,实现还路于民。拆除老农贸市场、厂房等危旧房屋13300多平方米,腾出建设空间。二是改。采用上改下、共杆共线、横平竖直、合理入地、线槽美化等方式,积极推广“多箱合一”技术101处,完成道路传输线上改下施工43.48公里,架空线路梳理18.08公里,小区入户线整治1750余户,有效解决“空中蜘蛛网”。同步实施自来水网有机更新56.8公里,入户供水改造1811户,预埋天然气主管网,探索道路“最多挖一次”。三是建。运用分离过境公路、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等方式,优化集镇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3条,启动建设横三线复线,构建了回字形的外围道路框架。四是管。建立5人“两站两员”队伍、18人城管队伍、6人“六老”及18人村民自治队伍,推进村民自治、四个平台群治、城警联治三方治理,解决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探索向科技借力,对27个点位安装治安监控、违停抓拍、人脸识别、红绿灯等智能装备。

改善镇容镇貌。坚持产城联动,注重功能提升。开展产业整治,拆除片区低小散企业76家、养殖场93个,累计拆除面积66万平方米。塑造集镇风貌。围绕镇区美丽集镇建设、外围美丽乡村建设、进镇美丽道路建设的全域理念,整治立面28.8万平方米,打造新海派、浙派街区;完成集镇外围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横三线美丽庭院路和浔练公路、浔乌线景观路建设。同时,实施集镇内一批景观节点项目。推动公共配套提档升级。按照二星级标准建造新横街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长农贸市场;新增生态停车场15个、车位750多个,新改建公共厕所11座,建设一批公共设施,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推广运用新技术,3D打印公交站台、海绵城市渗蓄排一体化系统、LED路灯等一批高新产品走进百姓生活。

横塘农贸市场

三长卫生院

内外互动,促进成果转换

坚持惠民与富民相结合,增强集镇辐射能力。集镇内一条条老旧街道变身商业街,人气日渐兴旺,又成了区域性的商业中心。企业家、画家、医生、大学生,一批走出去的乡贤陆续回乡,为集镇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有知识的老一辈人陆续从城里搬回了小镇,增强了集镇人口集聚能力。异地迁建中学,实施美丽校园工程,通过引进投资商,股权收购集镇卫生院,增设医疗设施和项目,增强集镇服务功能。

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收购旧厂房、建设邻里中心、迁建农贸市场、新建配套用房,分别新增村集体资产近2000万元和3000万元,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年,大大增强了村集体“造血”能力,给村里留下一份好家底。

坚持关停与提升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12万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园,已吸纳优质小微企业15家,预计增加产值5亿元,增强了集镇产业集聚功能。大力“扶大育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培育“小升规”企业36家。

坚持点线面结合,激活区域发展潜力。随着两个集镇片区内道路的等级提升和拓宽改建,将“采菊东篱”“世友生态园”等一个个项目走进来并对外开放,两个集镇的发展潜力正被激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猜你喜欢
集镇小城镇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第一次做饭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红四方与桥头集镇打造都市农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