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分析*

2019-04-25 06:07熊国星林海凤陈涧昱
重庆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类单亲家庭中医学

熊 霖,万 飞△,黄 萌,熊国星,林海凤,张 瑜,陈涧昱,周 谧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中医学院;2.临床医学院 40133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抑郁是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的心理问题[1-2]。 研究显示,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人群有较高的抑郁风险[3]。大学时期的抑郁导致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等障碍,是导致校园自杀事件的主要潜在因素[4]。国内各地区、各院校调查的大学生抑郁发生率各有差异。为了解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原因,针对性预防及干预大学生抑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本项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治疗技术5个专业2016、2017级在校大学生959人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上述5个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行整群抽样,通过不记名的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集体施测,现场填写问卷,独立完成,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核查问卷完整性后当场收回。

1.2.2评估工具 应用自制人口学特征调查表调查被试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城市、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月生活费、是否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等。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估抑郁状况,该量表包括21个条目,每个条目0~3级评分,量表总分为21个条目的总和,总分0~13分为无抑郁,14~19分为轻度抑郁,20~28分为中度抑郁,29~63分为重度抑郁。经证实,该量表在国内大一学生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5,重测信度为0.73。

1.2.3质量控制 本课题的所有调查员均为课题组成员,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及意义、问卷填写方式、注意事项及解释的一致性,并实施预调查进行一致性检验。

1.3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1.0及SAS9.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及回收问卷959份,其中有效问卷950份,有效回收率为99.1%。950名学生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950名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一般情况

2.2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状况 本次调查的950名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中,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的学生有205人,抑郁发生率为21.6%,其中轻度抑郁114人,发生率为12.0 %;中度抑郁69人,发生率为7.3%;重度抑郁22人,发生率为2.3%。

2.3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将基本人口学特征的8个变量(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是否每天体育锻炼)与抑郁进行单因素分析,不同专业及是否单亲家庭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的产生有影响(P<0.05),中医学专业学生抑郁发生率最高,达36.8%,单亲家庭的学生抑郁发生率达30.2%。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月生活费及是否每天体育锻炼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的产生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2。

表2 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无数据

2.4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抑郁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是否抑郁为因变量,以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筛选出2个与大学生抑郁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抑郁发生率是非单亲家庭的1.827倍;5个被调查专业中,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抑郁发生的危险性最大,见表3。

3 讨 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抑郁作为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其发生存在普遍性。国内各高校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在13.2%~48.7%[5-10]。研究表明,医学生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并且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11-1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抑郁检出率为21.6%,较国内部分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抑郁发生率高[5-7],这可能与高职高专学生学业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学历层次低,就业压力大等因素有关。但就医学类大学生而言,其抑郁发生率相对较低[11-14]。这可能与该校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1)学校一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了专业心理课,如临床专业的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容专业的美容心理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康复心理学等课程,向学生们系统讲解心理知识;(2)学校学生处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行为治疗室等多个功能室,为需要宣泄情绪、排解压力、放松心情及生物反馈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学生提供免费服务;(3)针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心理健康测评,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惑的大学生建立随访机制,通过心理危机干预APP,进行实时监测及线上预约,免费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影响大学生抑郁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所在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有网瘾、是否爱好体育运动等因素[15]。在本调查研究中,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单亲家庭及所学专业对抑郁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家庭是大学生各种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庭破裂会增加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16]。提示,学生工作者对单亲家庭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及帮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碍。

本次调查中发现,5个不同专业学生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抑郁发生率最高,达36.8%。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中录取分数较高,这类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大部分学生想提升学历,因此学业上竞争较大;(2)该专业学生要为将来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做准备,在校期间面临的学业任务繁重,在理论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既要学习中医的理论及临床课程,又要学习相关的西医课程,学习时间紧,任务重;(3)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面相对较窄,比其他专业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4)选择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性格温顺平和,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较严重的人其主要人格特征是性格内向、态度温和等[17]。以上诸多因素造成其抑郁的发生。提示,高校工作者对中医学专业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及支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干预方法对其进行专业辅导及帮助,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学类单亲家庭中医学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