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基于山东省嘉祥县的调研

2019-04-26 09:19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杨阳
农业知识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业

文/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杨阳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提出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围绕乡村振兴系列决策部署,笔者赴济宁市嘉祥县开展了驻村蹲点调研,形成了几点思考。

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基层有基础、有资源、有势头。近年来,嘉祥县抢抓政策机遇,现代高效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已经破题起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支部班子这个坚强基础。“凡是发展好的村庄,支部班子都是坚强有力的。”万张街道接骨张村党支部自2014年换届以来,创新实行“党员操心人”制度,科学划片、定岗联户,成为群众和支部之间的“连心桥”。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和“村民理财小组”,在修路、绿化、建广场等重大事项上,多方征求意见,全程接受监督。近年来硬化村内道路3380米、安装路灯100盏、建成56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去年7月,接骨张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成为全省基层党建的先进典型。近年来,山东省各级选派4万多名第一书记、省市县选派近3000名机关干部,到扶贫工作重点村和工作基础薄弱村抓党建、破难题、促发展,这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二是有绿色生态这个宝贵资源。与城市相比,绿水青山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满硐镇徐中村背靠关山、石质优良,过去群众“靠山吃山”,无序粗放的掠夺开发使关山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10年开始,嘉祥提出了以“治乱、控采、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徐中村支部书记李永志带头承包了65公顷开采破坏的山坡,通过修复山体、植树筑路、打井建池、引水上山,建设了地质公园、农耕文化展厅、人工瀑布等40余处景点,栽植黑松、白蜡、桃树等树木2万多棵,“关山蜜桃”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年吸引游客5000余人,一个集种植、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关山”已具雏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省农村有超过6成的乡村具有保护开发价值,必须守住这些农村宝贵的山、水、田、园。

三是有产业融合这个良好势头。面对种植效益下滑、生产成本升高的困境,一家一户、粗放管理的传统农业发展路子已经难以为继。近年来,接骨张村探索建立了“支部+合作社”模式,创办了“庆伟种植合作社”,2017年流转53.3公顷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当年就实现村集体收入15万元。去年,又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济宁“阳光农科”达成合作,企业对村集体的23.3公顷地全程托管,种植有机毛豆,产品出口日本,预计年收益120万元,新增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调研发现,一些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开始在基层亮相,农业“新六产”的发展势头已经初步显现。

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基层缺思路、缺人才、缺资金、缺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群众期盼相比,当前乡村振兴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缺思路,关键是观念变革不深。真正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致富路子的村庄并不多。归根结底还是思想不解放、观念变革不深、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不足。

二是缺人才,关键是吸引力不够。农村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严重缺乏,个人发展空间受限,成了年轻人眼里“回不去的故乡”。

三是缺资金,关键是投资效益不高。资本具有逐利性。传统农村底子薄、欠账多,传统农业风险大、效益低,无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动力都不足。

四是缺产业,关键是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粗加工和代加工企业较多,规模小、产业链短、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要以发展强村,传统农业变高效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做强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

二要引人才建村,传统农民变新型农民。选派热爱“三农”、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点帮扶、科技帮扶。落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培养一批农村土专家、农村工匠、非遗传承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回到乡村创新创业。选树“齐鲁乡村之星”,培养“新农人”和“农创客”,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要靠建设美村,传统村落变生态家园。实施“天蓝、地绿、水净”工程,充分发挥山东省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龙山文化等各类资源,挖掘保护好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等。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对农业生产过程及投入品“来路”进行全程监控,对农产品的“去路”进行密切跟踪,实现全程可追溯。

四要强班子带村,传统管理变现代治理。以“讲政治、懂经营、善管理、爱农民”为标准,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担任村干部。强化村干部培训,不拘泥于形式,在“长”和“常”上做文章。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组织人社、科技、农业等部门人员,成立“科技讲师团”,有针对性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提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